感染性疾病科科室相关科普
乙肝干扰素要打多久才能停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乙肝干扰素治疗的时间长短主要根据病情恢复速度来决定。一般来说,乙肝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疗程为48周,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延长,但通常不超过96周。 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轻微,体质比较好,使用干扰素治疗48周左右,乙肝表面抗原定量就可以有所下降,此时如果乙肝病毒DNA定量下降到检测不出水平,而且肝功能正常,就可以遵医嘱逐渐减少剂量或停药。 但是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体质比较差,治疗到48周时,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仍然还在持续下降,就可能需要延长治疗疗程,但一般不建议超过96周。 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干扰素治疗可能效果不佳,或者存在不良反应等问题。如果经过12-24周的干扰素治疗,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仍然>20000IU/ml,就可能需要停止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其他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此在治疗前,医生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干扰素治疗。此外,患者也要注意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饮酒和摄入损害肝脏的物质。
3860
2024-06-05
单独替诺福韦阻断几率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单独使用替诺福韦阻断艾滋病的几率并不绝对,根据现有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其阻断效果可能在90%-95%。在暴露于艾滋病病毒后,患者应尽早前往医院接受专业的阻断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和剂量。 替诺福韦是一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常被用于治疗艾滋病和乙肝等疾病。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降低病毒载量,改善病情。在阻断艾滋病病毒(HIV)的传播上,单独使用替诺福韦的效果并不如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的效果好,只有90%-95%。 因为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和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才能有效阻断。而且此几率并不绝对,因为阻断成功率的高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服用药物的时间、药物的剂量、患者的个体差异等。 在原则上,阻断治疗应在暴露于艾滋病病毒后的72小时内开始,但越早开始治疗,阻断效果越好。如果在暴露后的2个小时内开始治疗,阻断成功率会更高。药物的剂量也会影响阻断成功率,使用足够的药物剂量可以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达到有效水平,从而更好地抑制病毒的复制。
3868
2024-06-05
H3N2是什么类型的病毒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H3N2全称为甲型H3N2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个亚型。这种病毒主要导致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流行性感冒,对人类健康构成一定威胁。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甲型H3N2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即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含有病毒的飞沫。这些飞沫被他人吸入后,即可导致感染。此外,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即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触摸口、鼻或眼睛等部位,从而导致感染。 感染甲型H3N2流感病毒后,患者通常会出现流感样症状,比如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肺炎、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甲型H3N2流感病毒的感染,比如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接种疫苗、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等。此外,在流感高发季节,还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以降低感染风险。在公共场所及室内应加强通风与环境消毒,常规消毒剂一般都可以进行消毒。
4124
2024-06-05
FluA是什么流感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FluA是甲型流感病毒,属于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一种,它引起的症状较为严重,且易于发生变异。甲型流感病毒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还能感染其他多种动物,一旦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建议立即去医院救治。 甲型流感病毒的特点是病毒表面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容易发生抗原性转变和抗原性漂移,这使得病毒能够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从而导致流感的大流行。 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并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使得病毒在人群中迅速扩散。 为了预防和控制甲型流感病毒的传播,公共卫生部门通常会推荐接种流感疫苗。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个体免受病毒感染。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每天洗手、出门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等,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和疫苗接种,我们可以降低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3060
2024-06-05
T2噬菌体是什么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内的病毒,属于T系噬菌体的一种。它具有典型的噬菌体形态,外形呈蝌蚪状,由头部和尾部组成。 在感染阶段,T2噬菌体通过其尾部附着在大肠杆菌的细胞壁上,然后利用溶菌酶在细胞壁上打开一个缺口,尾鞘收缩,将头部的DNA注入到细菌细胞内。这一过程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并不进入细胞,而是留在细胞壁外。 一旦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细胞,它会利用细菌的生物合成系统,大量复制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在这个过程中,噬菌体会逐渐控制细胞的代谢,使得细菌的DNA合成停止,酶的合成也受到阻抑。 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细胞会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子代噬菌体。这些新生成的噬菌体又可以继续感染其他的大肠杆菌细胞,从而开始新一轮的生命周期。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由于其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T2噬菌体被视为一种潜在的抗菌治疗手段。尤其是在面对抗生素耐药细菌的挑战时,噬菌体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 尽管T2噬菌体具有诸多潜在益处,但目前并不建议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或使用它,在实际应用中应谨慎使用,并确保遵循相关法规和专业指导意见。
3626
2024-06-05
马蝇幼虫是怎么进入人体的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马蝇幼虫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是间接接触的方式进入人体,但马蝇幼虫并不是直接寻找人类作为宿主,而是更多地选择马匹作为它们的主要寄生对象。但在某些情况下,马蝇幼虫也会意外进入人体。如果不幸受到马蝇幼虫的寄生感染,应立即前往医院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马蝇幼虫,也被称为马胃蝇幼虫,是一种外寄生性昆虫,它们通常选择马匹等动物作为宿主,通过寄生在宿主体内来完成其生命周期。这些幼虫比较小巧,能够紧紧附着在宿主的毛发和皮肤上,以便进入宿主体内。 当人们接触受感染的马匹时,如果马匹的皮肤上有马蝇幼虫的卵或幼虫,这些幼虫就有可能通过人们的皮肤伤口或毛孔进入人体。此外,如果人们不慎摄入了受马蝇幼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幼虫也可能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 马蝇幼虫进入人体后,会寻找合适的寄生部位。由于人体的生理环境与马匹有所不同,因此马蝇幼虫在人体内的存活率并不高。但如果幼虫能够成功寄生在人体的某些部位,如皮肤或肠道,它们就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皮肤瘙痒、皮肤感染、肠道感染等。 因此,对于马蝇幼虫进入人体的现象,需要保持警惕并注意个人卫生和防虫措施,如避免与受感染的马匹直接接触等,以减少马蝇幼虫进入人体的风险。
3816
2024-06-05
狂犬疫苗打了能维持多久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狂犬疫苗即狂犬病疫苗。注射狂犬病疫苗后能够起到保护预防作用的时间,一般能维持6-12个月,但每个人的具体维持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与个人体质有关。对于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人群,建议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接种。 注射狂犬病疫苗后,人体会产生针对狂犬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抵抗狂犬病毒的入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内的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导致疫苗的保护效果减弱。因此,狂犬病疫苗的保护期并非永久,而是有限的。 具体而言,狂犬病疫苗的保护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疫苗的质量、注射的剂量、个体的免疫状态等。一般来说,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大部分人的抗体水平可以维持6-12个月。但也有部分人的抗体水平下降较快,可能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加强接种。 此外,为了预防狂犬病的发生,除了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外,还需要注意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尤其是流浪狗、猫等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对于家养宠物,也要定期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确保宠物的健康。如果被动物咬伤或抓伤,要立即清洗伤口,并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4992
2024-06-05
水痘疫苗几岁打一共打几针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感染的有效手段,一般在临床上,水痘疫苗需要接种2针,至于接种时间,会根据接种人群而有所不同,分别是12岁以下儿童和13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若有疑惑,建议及时就医咨询。 1、12岁以下儿童 对于儿童,第一针通常在12-18个月大时接种,这是为了建立初步的免疫力。而第二针则在4-6岁时接种,以进一步增强免疫效果。至于未能在规定时间接种的儿童,比如第一针未能在18个月之前接种,只要保证两针之间的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3个月即可,确保免疫系统有足够的时间来产生和巩固抗体; 2、13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 如果之前没有接种过水痘疫苗,也应该接种两针,而这一人群的两剂次接种时间间隔,则建议为6-10周。但对于那些已经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人群,一般不再推荐接种水痘疫苗。 此外,对于易感人群,尤其是免疫抑制者和新生儿等高危人群,可以采取被动免疫的方式。如在接触水痘患者后的4日内,立即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进行预防。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共用物品等,也是预防水痘的重要措施。
4444
2024-06-05
猫抓伤后得狂犬病的几率几乎为0吗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猫抓伤后患有狂犬病的几率并不是几乎为0,具体几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如果不幸被猫抓伤,务必尽快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严重疾病,通常是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猫作为狂犬病病毒的潜在携带者,虽然它们患病的几率相对较低,但仍然存在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未规律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流浪猫或野生猫,它们携带病毒的可能性会更高。 而且,抓伤的严重程度也会影响患狂犬病的几率。轻微的抓伤,如仅有皮肤划痕或轻微破皮,病毒进入人体的机会较小,因此患病的几率相对较低。但如果抓伤严重,导致皮肤深层破损并流血,病毒就有可能通过伤口进入体内,从而增加患病的几率。 此外,伤后的处理方式也至关重要,若是能够及时用肥皂水冲洗伤口、消毒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因此,建议患者在平时注意保持警惕,尽量避免与猫互动,更不要用力拉扯猫的尾巴、耳朵等部位,以免激怒猫,导致被猫抓伤。
3524
2024-06-05
对乙酰氨基酚片是退烧药吗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退烧药即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片是一种常见退热药。对于正在发热或因为其他原因需要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的患者,在使用时,应遵医嘱或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发热通常是由于身体对某种感染或炎症的免疫反应而引起。当身体受到外来病原体的侵袭时,免疫系统会启动一系列反应来对抗这些病原体,其中包括提高体温。但是,过高的体温也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因此需要通过退热药来降低体温。 而对乙酰氨基酚片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发挥作用。其中前列腺素是一种参与体温调节的化学物质,当身体发热时,前列腺素的合成会增加。对乙酰氨基酚片能够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少热量的产生,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发热症状。 此外,对乙酰氨基酚片还具有镇痛作用,能够缓解因发热引起的头痛、肌肉疼痛等不适症状。但是,对乙酰氨基酚片也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时,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
3530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