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占龙的科普
网站导航

我需要做结直肠癌筛查吗?

我需要做结直肠癌筛查吗?1、为什么要做结直肠癌筛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20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2位和第5位,城市高于农村,且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肿瘤筛查是提高结直肠癌早诊率的有效途径,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又是提升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随着医学的发展,结直肠癌的癌变过程逐渐被人们认识。结直肠癌可以起源于腺瘤性息肉,然后进展到癌症,而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国内外研究表明,切除腺瘤性息肉可预防癌症,但肠息肉的发生往往不会伴随任何症状,不容易发现。通过结肠镜等肿瘤筛查手段,可以发现结直肠息肉并进行活检,从而在息肉恶变之前将其切除,能够达到预防结直肠癌的目的,对于不能肠镜下切除的癌变,也可以尽早发现,接受外科手术等治疗。哪些人群需要做结直肠癌的筛查呢?什么样的筛查手段和策略是科学的呢?我们将会在下文进行介绍。2、哪些人要做结直肠癌筛查?结直肠癌在40~65岁人群发病率较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通常建议至少从50岁开始就应该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但是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与诸多危险因素相关,比如:本人有结直肠恶性肿瘤史、一级亲属有结直肠恶性肿瘤家族史、肠道腺瘤史或患有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其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针对以上人群,我们建议从40岁开始及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或者比一级亲属中最年轻患者提前10岁开始进行筛查。另外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在青年时期即发生结直肠癌变,如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色素沉着消化道息肉病综合征等,这些患者或者高危人群往往从青年时期甚至少年时期就应当进行结肠镜的筛查,从而早期发现、早期干预。3、结直肠癌筛查的常用方法(1)直肠指检:我把直肠之指检放在第一位是想强调它的重要性,然而往往会被患者所忽视。直肠癌在我国所有结直肠癌中占到30%~40%,但是单位每年体检,总有的人觉得难堪或麻烦,而故意逃避该项检查。对于有大便习惯改变、便血等症状的,一定要进行这个基本的检查,通过该检查可以触及肠壁有无结节、指套有无暗红色血便等,从而发现直肠病变,由于手指长度的限制,只能检查距离肛门7~8cm的直肠,但70%的直肠癌会发生在这个区域。(2)大便潜血检查:又称便潜血,简称OBT。便血是结直肠癌比较常见而且有特异性的症状,但是在疾病则早期往往出血量微小,不容易肉眼发现,此时就需要借助大便潜血来发现。传统的便潜血检查方法由于易受食物的影响,且不容易提示肠息肉等癌前病变,现在往往使用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来特异性检测人体血红蛋白,准确率更高。大便潜血如果提示阳性,则建议进一步行结肠镜进行筛查。(3)结肠镜检查:在现有的检查方法中,结肠镜联合病理检查是结直肠癌确诊的金标准。内镜医生可以完整的查看整个结直肠的情况,对于发现的可疑病变可以取组织活检进一步明确病理诊断,对于发现的息肉等癌前病变以及早期癌可以在结肠镜下直接进行根治性治疗。(4)血肿瘤标记物检查:结直肠癌常用的血肿瘤标记物包括: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等,但是肿瘤标记物特异度并不高,很多肿瘤病人肿瘤标记物并不升高,也有很多良性疾病肿瘤标记物升高。所以我们不能完全靠肿瘤标记物高或低来判断患者有无肿瘤,更不能用于早期筛查,需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判断患者有无肿瘤的可能,对于可疑肠癌的患者,积极进行便潜血、结肠镜等检查。(5)粪便DNA检测:是一种检测粪便样本中,细胞DNA改变的非侵入性方法,是筛查结肠癌的一种新方法,有些单位已经开始采用。该方法通过寻找来自癌症或息肉细胞的DNA的某些异常部分。结肠直肠癌或息肉细胞通常在某些基因中具有DNA突变,具有这些突变的细胞经常进入粪便,对粪便化验能检测出它们,但目前该检测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价格昂贵、癌前病变检出率低和特异性有待提高等。4、结直肠癌筛查的频率由于大便潜血试验属于无创性检查,检测无痛苦、方便且花费低,一般建议符合筛查年龄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如果出现阳性,建议进行结肠镜检查。便潜血正常的人群,也建议根据自身的情况每5~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并且是肠道准备良好的高质量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电切后还会有一定复发率,对于单个或2个良性息肉电切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肠镜,连续2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5年复查一次肠镜;多个腺瘤(大于3个)、直径大于2cm、伴有重度非典型增生、大于1cm的广基息肉或侧方生长息肉采用分块切除的,应当在息肉切除术后3~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若连续两次复查无复发,可延长至2年复查一次。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我们不仅不应再“谈癌色变”,还需要重视肿瘤的筛查,通过筛查可以尽早发现疾病的苗头,早期干预,从而获得更好的预后。
4057 85
2021-11-11

警惕,出现这四种情况可能提示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目前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随着目前结肠镜检查的普及,一些结直肠癌在早期无症状时即被发现,但是多数患者仍是在症状出现后才被确诊。那么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患有结直肠癌呢?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排便习惯改变排便习惯改变主要表现为便意频繁、便不尽感,还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腹泻、便秘、腹泻和便秘交替、大便变细等。具体发生什么症状,主要与、肿瘤的部位有关,右半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部分横结肠),肠腔比较宽,可表现为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而左半结肠(包括部分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肠腔相对较窄,而且由于水分的吸收,大便较干,加有肿瘤的阻挡,常表现为便秘;对于肿瘤位置较低的直肠癌,肿瘤破溃感染会刺激直肠,可以表现直肠刺激症状,如:便意频繁、便不尽感、里急后重并伴有肛门坠胀感等。二、便血便血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结直肠癌由于肿瘤血供丰富,粪便摩擦肿瘤可导致表面小血管出血,通常较为缓慢并混在大便中。右半结肠癌,由于肿瘤距离肛门较远,难以发现肉眼可见的血,通常表现为大便化验潜血阳性。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由于肿瘤距离肛门相对较近,可表现为肉眼可见的粘液暗红色血便。结直肠癌的出血与内痔出血截然不同,内痔由肛门曲张的血管团构成,大便时会挤压痔血管破裂而出血,由于其离肛门口较近,且出血量相对较大,可表现为大便排出后滴沥或者是喷射出鲜血。三、腹胀、腹痛腹胀在结直肠癌的表现中不算典型,往往是由于肿瘤生长导致肠腔狭窄,粪便逐渐积聚所致。早期的腹胀比较轻微,不易察觉,通常还会伴有轻微的腹痛,一般是间歇性的胀痛。但是当肿瘤发展到比较晚期的时候,尤其是左半结肠癌可导致肿瘤堵塞肠腔,引起肠梗阻征象,表现为持续性的腹痛、腹胀,并且逐渐加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四、腹部包块如果发现此症状,往往提示肿瘤发展较晚,腹部出现肿块可能是肿瘤本身,也可能是肿瘤与周围组织,如大网膜等粘连而形成。结直肠癌的肿物通常质地较硬,按压时有轻微的压痛感。相对左半结肠癌而言,右半结肠癌常表现为腹部肿块,而且在腹部平坦或凹陷的患者更容易触摸到。除了上述较为常见的症状之外,还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比如:乏力、贫血、长期低热、食欲不振等。在发生上述症状时,一定要在内心敲响警钟,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从而获得专业的检查和及时的诊治。
5499 73
2021-08-02

急于外科手术不是肠癌患者的理智选择

得了肠癌,患者和家属会很着急,而且首先想到的要找最好的外科医生,赶紧做手术。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急于外科手术并不是肠癌患者的理智选择,需要依据评估结果,来选择科学的治疗策略。一、早期肠癌可能不需要做外科大手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肠道健康越来越重视,有慢性肠道症状或肿瘤标记物异常的患者很多都会主动进行肠镜检查,因此,检查出早期肠癌或息肉癌变的患者比例逐渐增加。当然,是否为早期肠癌,还需要进行盆腔核磁、直肠超声等检查,根据诊断标准进行严格界定。如果确诊为早期肠癌或息肉癌变,可进行肠镜下切除、经肛内镜显微手术(TEM)或经肛微创手术(TAMIS),术后定期复查即可。对于部分病人术后病理提示切缘有肿瘤残瘤或高危病理类型者,可以再通过腹腔镜经腹做补救性的肠切除(具体哪些情况需要进行补救手术,请参考本人文章“大肠息肉肠镜电切后何时需补做肠切除手术?”)。二、部分局部进展期肠癌不适合直接外科手术对于没有肝、肺等远处转移的肠癌患者,外科手术是肠癌获得治愈的根本手段。但是对于一些肠癌患者,直接实施手术可能面临着较高的局部复发风险。根据目前患者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对术前核磁评估后,局部分期较晚的直肠癌,例如:T3c以上、壁外血管侵犯(EMVI+)、预判手术环周切缘可疑阳性等,则有必要进行术前放化疗,待肿瘤降期后,再进行手术。已有研究显示:与未进行术前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相比,术前放化疗使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降低约5%~15%。反而,对于这些病人,若冒然急于手术,患者将面临着术后很高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三、晚期肠癌不建议初始外科手术,综合治疗是有效治疗手段如果肠癌发生了肝、肺、骨等远处转移,术前分期就属于晚期了,通常来讲,手术仅切除肠癌原发病灶意义不大,并不能改善病人的生存期,而且可能由于手术创伤,降低患者免疫力,造成转移灶暴发性扩散,同时,也可能因为手术并发症,导致全身化疗等有效手段不能及时实施。对于有远处转移的肿瘤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一部分对化疗和靶向治疗药物敏感的患者,通过转化治疗转移灶会缩小甚至消失,从而可能获得手术根治的机会。例如:一个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的病人,经过有效的综合治疗后,肝转移灶可能明显缩小和减少,如果通过手术可以对所有病灶做到完整切除,5年生存率可达25%左右,而不治疗的病人中位生存期不超过1年。综上所述,对于肠癌患者的治疗需要“因地制宜”,治疗前完善的评估是关键,需要依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897 81
2020-12-21

什么样的便血有可能是肠癌?

在门诊,经常会遇到便血的患者焦虑地来求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自己患了肠癌。其实,大部分便血的患者都不是肠癌,那么肠癌的便血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我们先科普一下肠癌。通常我们所说的肠癌是指大肠癌,小肠癌相对少见(仅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2%左右)。人体的大肠包括: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依据解剖部位、胚胎发生、基因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的不同,医学上将大肠癌分为:直肠癌和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右半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和横结肠近2/3部;左半结肠包括:横结肠远端1/3部、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直肠是指距离肛缘大约15cm以内的肠管。便血是肠癌最常见临床表现,但是不同部位肠癌便血的表现并不相同。1、直肠癌和左半结肠癌:黏液暗红色血便总体来讲,肠道肿瘤位置距离肛门越近,便血的颜色越鲜,越容易被患者发现,左半结肠和直肠的便血通常是肉眼可见的,但是这种便血不是肛门滴下来鲜血。肠癌的出血是一般是肠腔内的肿瘤慢性破溃出血,血会混在大便中,是暗红的,而且肿瘤破溃面还会继发感染,造成炎性渗出物增多,出现黏液,所以直肠癌和左半结肠癌的便血的特点是:黏液暗红血便,便血混合。距肛门较近的直肠癌的便血颜色会更红一些,左半结肠癌的便血会略暗一些。这又跟痔疮的出血有什么区别呢?简单来讲,痔的形成是由于肛门的血管曲张所致,由于痔血管团离肛门很近,会表现在病人便前屏气用力时,肛门括约肌收缩挤压血管团破裂,出现滴血,甚至喷血。便后,肛门括约肌反射性收缩,再次滴血,血是和大便分步排出,所以痔疮出血特点是滴或喷鲜血,便血分离。其实,肠癌通常不会仅表现为便血,还常会伴随一些其他症状:直肠癌还会有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多、里急后重、大便变细等;左半结肠癌还会伴有腹痛、腹胀、排便不畅等。2、右半结肠癌:无肉眼可见的血,粪便化验潜血阳性右半结肠癌由于距离肛门较远,肿瘤慢性渗血出血量小且与大量粪便混合,不容易被患者发现大便异常,但粪便潜血化验会为阳性。因此,右半结肠癌,通常不是以便血作为征兆来就诊,而是由于不明原因贫血、右下腹痛、腹部包块、消瘦,体检化验大便潜血阳性,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而被发现。另外,需要警惕的是,不要轻易把右下腹痛当作阑尾炎。盲肠位于右半结肠的起始部,盲肠肿瘤长到一定体积时会表现为右下腹痛,而且这种症状慢性存在,容易被误认为是慢性阑尾炎不引起重视;同时,有些盲肠肿瘤在阑尾口周围,导致阑尾管腔阻塞不通,会出现急性阑尾炎表现。因此,对于中老年右下腹痛患者,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或患其他肿瘤病史、伴有乏力或贫血者,需要警惕右半结肠癌的可能,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腹部CT和肠镜等检查。综上可见,便血不一定就是肠癌,肠癌的便血有其特点,而且不同部位肠癌便血的表现又有区别。科学了解便血,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紧张,同时也要重视便血,当具有上述临床表现时需及时就诊,尤其是对于Ⅰ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有肠息肉、腺瘤或癌症病史,大便潜血持续阳性或CEA等肿瘤标记物高的患者更要给予重视。
6931 46
2020-07-07

怎样科学认识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手术

最近,很多患者来就诊寻求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手术,可以说这与我们对直肠癌超低位保肛的重视、学术推广、培训和患者的认可密不可分。首先感谢大家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但是我想说,直肠癌的超低位保肛手术可能仅为一技之长,只是直肠癌治疗过程的一小部分,需要多方面努力,才能使直肠癌患者从中真正获益。1、直肠癌能否保肛不仅看肿瘤距肛缘距离,MDT评估更重要众所周知,直肠肿瘤距离肛缘越近,手术难度越大,能保留肛门的机会也越小,但是随着腹腔镜、超声刀等技术平台的进步以及新技术(如taTME,ISR)的开展,肿瘤距肛缘的距离已经不是能否保肛的绝对限制因素,在我们团队,肿瘤距离肛缘5cm以内可以为患者实现超低位保肛。其实,能否实施超低位保肛,更重要的是直肠肿瘤的评估分期,尤其是高分辨率核磁(MRI)和直肠超声,评估内容包括:肿瘤在直肠系膜的侵犯深度、与肛门外括约肌和肛提肌的关系,与内外括约肌间隙的关系,通过MRI评估分期,就可以评估出哪些患者可以安全地实施超低位保肛手术,哪些患者直接手术一定会造成肿瘤残留,哪些患者尽管可能实施手术但可能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从而一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实施手术前的放疗来退缩肿瘤,从而增加肿瘤的可切除性和降低复发率。因此,直肠癌超低位保肛不仅是一个医生技术能力的体现,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包括影像科、放疗科、肿瘤内科、超声科在内的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MDT)进行支撑和保驾护航。2、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术后可能存在控便异常,需要理性接受直肠癌术后60%~9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地排便异常,通常肿瘤位置越低、吻合口位置越低,排便异常发生率更高、症状也越严重,但大部分病人在1年左右,排便次数会明显减少,长则2年。有少数病人,症状始终较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最终可能选择结肠造口手术。因此,一位直肠癌患者在成功实施了超低位保肛手术以后,还需要理性接受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过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肛门功能锻炼,对于大于75岁的高龄老人和术前控便能力不好的直肠癌患者,接受超低位保肛手术要谨慎选择,生活质量不一定比造口手术好(造口排便清理可以人为控制)。因此,能否为直肠癌患者实施超低位保肛,作为掌握了超低位保肛技术的医生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不能贸然进行,包括:肿瘤距离肛缘距离、肿瘤术前核磁分期、患者的年龄、平时控便能力及患者意愿等,如何更好地更好地实现保肛,仅靠一个外科医生是不够的,更需要是一个多学科评估和治疗团队,这样才能真正让患者从保肛中获益。
3901 25
2019-12-25

右下腹痛不要想当然是阑尾炎,当心盲肠癌

最近有几例盲肠癌手术让我有些体会,想写一篇科普与大家分享。其原因是这几例盲肠癌病人都曾经被误认为阑尾炎而延误就诊!那么哪些阑尾炎病人,需要警惕或排查盲肠癌呢?1、中老年右下腹疼患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间断右下腹痛来医院就诊,医生查体有局部压痛,当然有可能会是阑尾炎,但是我们需要知道很多疾病都会引起右下腹痛,包括:妇科疾病、输尿管结石、肠肿瘤等。所以,还需要更加仔细的询问病史和查体,包括疼痛特点,肿瘤家族史或其他肿瘤的患病史,医生腹部深触诊有无腹部包块等,从而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对大于45岁的中年或老年患者,尤其是伴有肿瘤家族史或患有肿瘤病史的患者,就需要考虑盲肠肿瘤的可能性。阑尾是盲肠的末端结构,盲肠和阑尾是邻居,盲肠是大肠恶性肿瘤的高发部位,但是由于盲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表现为乏力等不典型症状,肿瘤长到一定体积时病人才会感觉右下腹痛,而且这种症状可能慢性存在,容易被误认为是慢性阑尾炎或不引起重视;同时,有些盲肠肿瘤生长在阑尾口周围,导致阑尾管腔阻塞不通,会导致阑尾炎,甚至出现急性阑尾炎表现,如果医生没有鉴别诊断意识、问病史和查体不仔细则容易漏诊。2、右下腹痛伴有贫血的患者贫血是盲肠癌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盲肠肿瘤是一个慢性生长的过程,肿瘤生长过程中会反复破溃出血,慢性失血,从而导致贫血,而此时可能没有典型的其他症状,也许会伴有因为贫血造成的乏力、体重下降等表现。所以,对于一个右下腹痛病人,在常规抽血化验时,发现有血色素降低和贫血,需要引起医生重视,需要进一步针对性的询问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3、做哪些检查可以排除盲肠癌对一个右下腹痛的病人排查盲肠癌,需要做如下检查:血常规(看有无贫血等)、肿瘤标志物(CEA等是否升高)、腹部盆腔增强CT(预约快,非侵入性检查,可以发现体积较大盲肠肿瘤或输尿管结石、妇科疾病等)、纤维结肠镜(诊断大肠癌金标准,但预约相对较慢,不能发现肠道外病变)。综上所述,对于一个右下腹痛的患者,医生需要考虑周全,进行鉴别诊断,尤其对于45岁以上中老年右下腹痛患者、有肿瘤家族史或患其他肿瘤病史、伴有乏力或贫血者,需要警惕盲肠的可能,病人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需要引起重视,给予相关的检查。
5683 65
2019-01-11

哪些便血患者要到医院排查肠癌?

在我的门诊,有很多因为便血而就诊的患者,这些就诊的患者多数是担心自己是不是患了肠癌。当然,大部分不是肠癌,只是自己担心罢了。那么,便血和肠癌有没有关系呢?哪些便血要高度警惕肠癌呢?还是需要再科普一下。1.学会分辨便血的性状从血的性状上可以大致区分是痔疮出血还是肠癌出血。痔的形成简单来讲是由于肛门的血管团曲张所致,由于痔血管团离肛门口很近,甚至就在肛门口,所以会表现在病人便前屏气用力的时候,由于肛门括约肌收缩,挤压血管团破裂,出现滴血,甚至喷血,便后,肛门括约肌反射性收缩,再次滴血,血是和大便是分步排出的。所以痔疮出血特点是:滴或喷鲜血,便血分离。肠癌的出血是一般是肠腔内的肿瘤慢性出血,肿瘤的出血大部分情况下不是喷或滴出来的,而是混在大便中,不会是鲜红色,而是暗红,而且肿瘤不只有破溃出血,破溃面还会继发感染,炎性渗出,出现黏液,会在马桶冲便的时候水发红。所以肠癌的便血的特点是:黏液暗红血便,便血混合。2.分析便血的诱因发生便血后,需要分析下有没有诱因,如果是由于便秘、排便费力而发生的便血,又是新鲜的血,多数为痔疮所致,如果伴有疼痛,还可能有肛裂。如果没有明显诱因,同时伴有大便次数增多、下坠感、大便习惯改变,或伴有腹胀、体重减轻等,加上便暗红,这时候就需要到医院排除肠癌了。另外,有一些中老年病人因为脑梗或心脏疾病,平日会服用阿司匹林、华法令等抗凝药物,某一天出现大量便血,这个时候要警惕肠癌可能,及时排查。因为如前所说,肠癌通常是慢性失血,量少、混在便中,不容易发现,但是长期口服抗凝药后,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变差,会造成肿瘤出血较多。3.要警惕肠癌的高危人群对于40岁以上病人出现以下情况需高度警惕肠癌的可能,务必及时就诊:Ⅰ级亲属有结、肠癌病史;有肠息肉、腺瘤或癌症病史;大便潜血持续阳性;有黏液血便、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病史等。对于上述病人,如果出现便血,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查体和肠镜等检查。
4.99万 10
2018-10-08

甲状腺长了结节怎么办啊?

甲状腺上长结节是临床上的多发病,结节性病变可以是单发也可为多发。对甲状腺囊肿、实性结节如经针刺活检证实为良性者,小于1cm可定期复查,或先服用甲状腺素片或优甲乐3~6个月,观察肿块的变化。如肿块继续缩小,可继续服药治疗,并随诊观察,必要是再次针刺活检。如肿块不变或继续增大,则需及时手术治疗,对于这部分甲状腺结节的病人,不宜采用单纯肿瘤摘除的手术方法,而需采用患侧腺叶切除的术式。这是因为隐匿型甲状腺癌的发生率日渐增多,甲状腺实性结节占甲状腺结节病例中的大多数。一般情况下,若甲状腺扫描为冷结节,B超显示结节为实性不均匀或囊实性,特别是结节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或有结节外浸润者,应高度怀疑恶性结节之可能。可在术前行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术中冰冻切片检查,以免误诊误治。对甲状腺良性结节,依据结节的多少及分布,多采用腺叶部分切除、腺叶切除或两叶次全切除术。由于甲状腺病变,手术后剩余甲状腺组织较少,加上腺体游离、血管结扎等原因,残留甲状腺的功能受到很大影响,造成体内T3、T4的水平明显下降,根据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反馈理论,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增加,导致参与甲状腺组织增生重大,最终结节复发。所以,应常规建议病人术后随访两年,至于继发性甲亢、桥本氏病瘤变或高功能腺瘤,甲状腺肿伴有压迫症状,或胸骨后甲状腺肿,巨大甲状腺肿影响生活者,也均须外科手术治疗。
7.87万 72
2018-03-21

什么是疝气?它有什么表现?

疝是体内各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多发于腹部,分为外疝及内疝。腹外疝即我们俗称的“疝气”,或“小肠串气”、“气蛋”。其重要的表现即双侧下腹与大腿交界处(腹股沟区)有一突出的肿块。(但有时肿块较小,仅有腹股沟区轻度坠胀感。)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多呈带蒂柄的梨形,也可以是宽基底的形状。可降至阴囊(男性)或者大阴唇(女性)。有时可以有“消化不良”或者便秘的症状。大多数疝可以通过平卧或者用手推回到腹内,但有些疝不能完全回纳。疝可以发生嵌顿,多于强力劳动或者排便等情况下,肿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者用手不能使疝块回纳。肿块紧张发硬,触碰的时候疼痛明显,有时甚至可以发生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如果此后疼痛减轻,而疝块仍然存在,不能乐观地认为病情好转而延误上医院就诊的机会,因为疼痛减轻可能是疝内容物发生坏死穿孔因为疝块压力骤降而暂时缓解。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治疗疝气的正确做法。
7.59万 8
2018-03-21

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和直接开刀做相比有什么好处?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阑尾手术的重大突破,其方法是在腹部作2—3个0.5—1.0cm的小孔,置入腹腔镜器械,切除阑尾,切口无需缝合。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相比较,有着明显的优点:⑴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佳,住院时间短,传统手术腹部切口长为3—6cm,切口愈合时间7—8天,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切口无须缝合,术后住院时间2—3天;⑵腹腔镜同时具有诊断功能,术中可对整个腹腔进行探查,因此对异位阑尾、盆腔疾病及妇科疾病等可明确诊断并对症处理;⑶并发症少,因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切口不超过1cm,因此无切口裂开、切口疝等并发症,切口感染率低;术中对腹腔其他脏器干扰小,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同时可在直视下彻底吸除脓液,术后无腹腔残余脓肿发生。
2.35万 46
2018-03-21
正在加载
没有更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