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科室相关科普
仑伐替尼耐药还有什么替代的药物
邱立新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仑伐替尼就是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一旦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出现耐药,可以替代的药物包括其他小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作用于VEGFR2受体的药物、化疗替代方案、个体化治疗方案等。 1、其他小分子靶向药物 当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耐药时,可以考虑更换其他类型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如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这些药物与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的作用机制不同,可能有助于克服耐药性。由于其具有更强效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对某些患者可能更为有效; 2、免疫治疗药物 例如PD-1抗体类药物如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在早期的临床试验中与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联合使用已显示出强大的抗肿瘤效应。即使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耐药,这些免疫治疗药物仍可能发挥作用; 3、作用于VEGFR2受体的药物 如雷莫芦单抗,这是一款作用于VEGFR2的大分子靶向药物,对于一线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耐药的患者,雷莫芦单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二线治疗药物; 4、化疗替代方案 化疗是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虽然副作用较大,但其疗效确切。在靶向治疗耐药后,化疗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方案。通过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可能达到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 5、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也是解决仑伐替尼耐药问题的一种思路。通过基因检测、药物敏感性测试等手段,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药物组合和治疗策略。 以上所有药物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擅自增加或减少剂量,出现任何不适均需要咨询医生。
4938
2024-06-05
CA199单项偏高吓死了,怎么回事,怎么办
邱立新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CA199检查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出现单项偏高时,可能与急性胰腺炎、黏液性卵巢癌、胆管癌、胃癌与肝癌、胰腺癌等疾病有关。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应积极就医。 1、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患者,通常因为细胞坏死导致该标志物释放入血,导致CA199升高。急性胰腺炎治疗,主要包括禁食,使用抑酸护胃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合并使用抗炎药物,如左奥硝唑胶囊等; 2、黏液性卵巢癌 卵巢癌患病情加重、癌细胞扩散,可能导致CA199升高。而合并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其导致升高。卵巢癌早期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中晚期则可能需要化疗药物,如顺铂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等,或放射治疗; 3、胆管癌 胆管癌术后CA199升高,可能是由残留癌细胞或复发引起,也可能是胆道炎症或梗阻导致。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手术、化疗或放疗。炎症引起的升高,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左氧氟沙星片; 4、胃癌 胃癌患者CA199升高可能与肿瘤本身相关,也可能是由胃炎、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引起。早期胃癌可通过手术,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中晚期则可能需要化疗和放疗; 5、胰腺癌 胰腺癌患者CA199升高是常见现象,因为该标志物对胰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胰腺癌包括手术切除,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还可以根据病情选择靶向治疗和化疗等。 需要注意,CA199单项偏高并不一定意味着确诊患有上述疾病中的某一种。在发现CA199偏高时,应进一步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诊断,如B超、CT、MRI等,以明确具体原因。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也有助于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促进疾病的恢复。
3102
2024-06-05
特殊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诊断是什么
邱立新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特殊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诊断是病理学的诊断计数,在临床上主要有抗酸染色、革兰氏染色、结核杆菌培养、真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如果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1、抗酸染色 这是一种用于检测抗酸性细菌如结核杆菌的染色方法。由于结核杆菌具有抗酸性,能在酸性环境中存活并着色。因此通过抗酸染色,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这些细菌,对结核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区分细菌种类的常用方法。通过不同的染色步骤,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而此染色技术有助于医生快速判断细菌类型,为后续的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 3、结核杆菌培养 结核杆菌培养是诊断结核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特定的培养基和条件,可以促使结核杆菌生长,从而进行观察和鉴定。此方法虽然耗时较长,但结果准确可靠,对于确诊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 4、真菌培养 真菌培养是一种用于检测真菌感染的方法。通过特定的培养基和条件,可以促使真菌生长并产生特征性形态,从而进行鉴别和诊断。此方法对于皮肤、黏膜等部位的真菌感染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5、聚合酶链反应(PCR) 虽然PCR不属于传统的染色技术,但它在微生物检测领域具有重要地位。PCR技术可以迅速扩增特定的DNA片段,从而大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特殊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诊断中,PCR技术可以用于快速检测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DNA,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建议患者在确诊感染真菌后应积极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也有助于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4624
2024-06-05
奥希替尼同步放疗效果如何
邱立新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奥希替尼一般是指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其同步放疗在治疗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的效果较好,有需要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但具体疗效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情况而定,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甲磺酸奥希替尼片作为第三代EGFR-TKI,可以显著抑制EGFR经典突变(如19外显子缺失突变或21外显子L858R突变)和EGFR耐药T790M突变。而在肺癌治疗中,放疗也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它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当甲磺酸奥希替尼片与放疗同步使用时,可以进一步增强肺癌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而且在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了积极的效果,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同步放疗可以有效控制脑转移病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但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同步放疗的治疗效果也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患者的具体病情、肿瘤的分期和类型、放疗的剂量和方式等。在使用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同步放疗治疗肺癌时,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患者自己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4448
2024-06-05
杯状细胞常见于什么上皮
邱立新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杯状细胞是一种黏液分泌细胞,广泛分布于黏膜柱状上皮细胞之间,常见于呼吸道上皮、消化道上皮、结膜上皮、膀胱变移上皮、胃黏膜上皮等。如有任何疑虑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咨询。 1、呼吸道上皮 杯状细胞在呼吸道中广泛分布,特别是在气管、支气管和大细支气管的圆柱形上皮中。其作为单个细胞散布在假复层柱状上皮内,起到分泌黏液的作用; 2、消化道上皮 杯状细胞也常见于消化道,主要分布在小肠和大肠的单层柱状上皮中。从十二指肠到肛门,为了更好地润滑,杯状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增多。在大肠和小肠的肠黏膜中尤其丰富,主要参与肠道润滑和免疫保护; 3、结膜上皮 在眼部,杯状细胞散布于结膜内的复层扁平上皮之间,参与眼表黏液的分泌和润滑; 4、膀胱变移上皮 杯状细胞也被发现在膀胱的变移上皮中,虽然这种分布相对较少提及,但也是一个存在位置; 5、胃黏膜上皮(异常出现) 正常情况下,胃黏膜的上皮细胞中不存在杯状细胞。然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胃黏膜发生肠上皮化生时,可能会出现杯状细胞,这种情况会影响体内胃酸分泌,对消化功能造成影响。 杯状细胞的形态特点是底部狭窄,顶部膨大,充满黏原颗粒,这些颗粒内部含有黏蛋白,能与体内的水分结合形成黏液,起到润滑作用。
3508
2024-06-05
PICC置管的最佳位置
邱立新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在临床上,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置管的最佳位置通常位于上腔静脉靠近右心房的地方。具体来说是选用上腔静脉中下1/3的地方,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汇合处上方2-4cm,比如常用的肘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 在选择PICC置管的位置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最佳的位置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肘部正中静脉通常被视为首选。这是因为肘部正中静脉相对较粗、直,且周围组织结构较为简单,使得置管操作更为方便和安全。 此外,头静脉也是常见的PICC置管位置,同样具有便于置管操作的优势。PICC置管后,其导管尖端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这种设计使得药物能够直接输送至血流量大、流量快的中心静脉中,从而避免了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对血管造成的损害。 需要注意的是,留置PICC管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因此,患者在置管后应密切注意自身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450
2024-06-05
亿立舒说明书
邱立新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亿立舒,即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是一款治疗用一类生物制品新药,主要用于预防及治疗肿瘤患者在接受抗癌药物后出现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情况,从而降低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导致的感染风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可以使肿瘤化疗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迅速增殖和恢复,增强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能力,以防止患者在化疗期间死于感染或其他相关并发症。从而可以显著减少患者在化疗期间因感染而死亡的风险,并有助于患者完成完整的化疗周期。 不过,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其中骨痛、背痛等骨骼肌肉系统症状的发生率较高。此外,还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疲劳、腹泻、头痛等常见的不良反应,偶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肌痛、骨关节病、肌肉骨骼不适、颈痛等。 因此,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血液学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使用期间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水平和其他相关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寻求医疗帮助。
4916
2024-06-04
吃一年卡培他滨使肿瘤消失是真的吗
邱立新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卡培他滨一般是指卡培他滨片,在医生的指导下,吃一年卡培他滨片使肿瘤消失可能是真的,但并不代表每个患者吃了以后都能达到这种效果。 卡培他滨片是一种氟尿嘧啶类的化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卡培他滨片通过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DNA合成,从而抑制其生长和增殖,进而达到控制肿瘤发展的目的。然而,这种药物疗效的发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肿瘤的类型、分期、恶性程度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 对于某些对卡培他滨片治疗敏感的肿瘤患者,吃一年卡培他滨片后,肿瘤完全消失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是因为这些肿瘤对药物的反应良好,药物能够有效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患者吃了卡培他滨片后都能达到这种效果。因为不同的肿瘤和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有些人可能对药物的反应不够敏感,或者因为其他因素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此外,卡培他滨片通常不单独使用,而是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这种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控制肿瘤的发展,但也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的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也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治疗,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798
2024-06-04
戈沙妥珠单抗是什么药
邱立新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戈沙妥珠单抗一般是指注射用戈沙妥珠单抗,是一种针对特定类型乳腺癌的精准治疗药物,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使用范围使其成为治疗乳腺癌的重要药物之一。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其相关使用禁忌和不良反应,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药物作用上,注射用戈沙妥珠单抗主要通过其特定的抗体部分,即能够特异性结合Trop-2的抗体,将化疗药物精确地传递到表达Trop-2的肿瘤细胞上。一旦药物与肿瘤细胞结合,其化疗药物部分便会被释放,进而破坏肿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使用范围上,注射用戈沙妥珠单抗主要适用于已经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一种为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并且是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成人患者。这种药物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尽管注射用戈沙妥珠单抗在治疗乳腺癌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对该药成分过敏的患者应禁止使用。同时,患者在使用期间需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腹泻、疲劳等,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4478
2024-06-04
伊奈利珠单抗是什么药
邱立新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伊奈利珠单抗一般是指伊奈利珠单抗注射液,是一种有显著疗效的生物制剂,能够通过阻断特定的免疫反应过程,达到治疗多种疾病的目的,适用于治疗多种与免疫系统异常相关的疾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患者仍需注意其相关使用禁忌,以确保用药安全。 伊奈利珠单抗注射液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B细胞表面的CD19分子结合,减少B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在人体内,B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产生抗体并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但是在某些疾病中,B细胞的异常活化会导致免疫系统的紊乱,从而引发炎症、自身免疫反应等问题。伊奈利珠单抗注射液的引入,正是为了针对这些B细胞的异常活化,减轻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临床上,伊奈利珠单抗注射液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成人患者,这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神经系统会受到严重的损害。伊奈利珠单抗注射液的引入,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并有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伊奈利珠单抗注射液还适用于其他与免疫系统异常相关的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关节炎等。在这些疾病中,伊奈利珠单抗注射液同样可以通过调节B细胞的活性,减轻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从而缓解病情。 尽管伊奈利珠单抗注射液在治疗多种疾病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对伊奈利珠单抗注射液过敏的患者应禁止使用,而活动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活动性或未经治疗的潜伏性结核病患者也应避免使用此药。在使用前,患者应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确保没有这些禁忌证的存在。
4866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