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科室相关科普
舒尼替尼的最长服用期限揭秘
林潮双
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舒尼替尼是一种新型的靶向性药物,适合用于治疗肿瘤,比如在生活当中有胃肠道基质肿瘤、肝癌、转移性肾细胞癌等相关疾病,都可以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关于舒尼替尼最长吃几年的问题并没有准确答案,因为每位患者的身体具体情况以及反应不同。 📢舒尼替尼的多数平均用药时间为一年到两年,会因为患者的体质以及对药物的敏感因素而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对药物比较敏感,体质也相对较弱,可能最多可以吃一年的时间,但是对于体质不错的患者来说,用药时间可以延长到两年。若患者需要使用此药物,一定要定期到医院复查,然后密切关注身体的变化。 ✨说到这里可能正在使用药物的人群,或者想要使用舒尼替尼的药物人群比较关心用药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或者关注身体的什么变化,以下是总结出来的答案: 🔹 定期监测血压和心功能: 舒尼替尼在用药期间有可能会对血压以及心室的功能造成阻碍,所以一般在用药期间要每间隔3个月或半年,到医院监测血压以及做心功能检测。 🔹 注意皮肤管理: 有部分患者在使用舒尼替尼之后可能会引起皮肤的不良反应,比如皮肤过于干燥或瘙痒,所以使用药物时要注意皮肤的清洁以及护理,减少摩擦以及压迫,可以选择每天使用温湿毛巾在皮肤上湿敷5分钟到10分钟,减少皮肤所出现的干燥。 🔹 注意肝功能和肾功能: 在使用舒尼替尼的时候,对肝功能和肾功能会造成影响,有可能会导致肝肾功能负担加重,在使用药物期间,患者也应该每间隔3个月或6个月到医院做一次肝肾功功能的检查,若出现异常,及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舒尼替尼如果超过了服用的期限,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伤害,具体内容见图3。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吧,如果大家对于舒尼替尼药物还有一些其他疑问,欢迎来我评论区留言,我看到之后会回复大家的。
900
2024-06-27
感染科医生解答:左氧氟沙星伤肾?警惕滥用风险
康鹏
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使用抗感染药物左氧氟沙星多久会伤肾呢? 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都不同,所以伤肾的风险也会有所差异。一般如果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建议隔一个月进行一次肾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肾脏损伤。 🔍因为药物在体内的积累会超过肾脏的代谢能力,容易引发肾脏毒性反应。尤其是对于肾脏功能本身存在问题的患者,如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等,药物在肾脏中的代谢和排泄会受到影响,更容易增加肾脏负担,导致肾脏损伤。 🔔针对左氧氟沙星伤肾的问题,告诉你们这几点治疗措施: 1️⃣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避免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 2️⃣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等,像那些腊肉、烤肉之类的高盐、高脂食物,需要减少摄入,减轻肾脏负担。 总之,左氧氟沙星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抗菌药,但长期使用确实存在伤肾的风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副作用,我都放在图里了,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今天的分享就暂告一段落,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者有任何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噢~
587
2024-06-27
乙肝表面抗体200有乙肝吗
党双锁
主任医师
感染科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200mIU/mL并不是乙肝,是指有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而且抗体水平很高,机体并没有感染乙型肝炎。 通常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滴度越高,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保护作用也就越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为200mIU/mL,提示体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滴度较高。此结果常提示机体会对乙型肝炎病毒产生免疫力,一般机体不会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属于正常的人群,不需要过于担心。机体感染乙肝病毒,免疫激活后可以清除侵入体内乙肝病毒,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该抗体属于保护性抗体。如果有乙型肝炎病毒再次进入机体,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可以中和血液中游离乙肝病毒,使乙肝病毒无法定位在肝脏,通常不会引起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高危人群,比如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家人,或多次输血病人、与经常接触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液的医务人员等人群,应该定期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如果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滴度下降,应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来提高体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含量,有助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4628
131
2024-06-27
乙肝病毒定量7.35e4什么意思
蒋卫民
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乙肝病毒DNA7.35e+04,是指患者每毫升血液中含有73500个乙肝病毒,但此数值说明乙肝病毒含量不是特别高,需要结合患者肝功能、肝脏彩超等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治疗。 乙肝病毒DNA斑点杂交试验或聚合酶联反应(PCR)正常值为阴性,而乙型肝炎病毒73500,提示肝细胞内有乙肝病毒复制。如果患者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超过正常值范围,即超过40U/L,同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可以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患者多伴有乏力、腹胀、进食后腹胀加重、尿色深黄,出现肝掌和蜘蛛痣,肝脏彩超提示肝脏弥漫性改变,脾脏增大等情况。 而如果患者乙肝病毒DNA为73500,同时患者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完全正常,而且患者没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家族史,肝脏彩超没有门静脉高压、脾脏增大等肝硬化表现,肝脏弹性值在正常范围,提示患者属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暂时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是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 如果随访期间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或者出现脾脏增大,肝脏弹性值增加,需要及时到医院感染病科就诊。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适当忌口,不要饮酒,不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慢性乙型肝炎早日康复。
4276
244
2024-06-27
吃了退烧药又发烧是什么原因
高世成
主任医师
感染科
如果吃了退烧药后再次出现发烧的情况,可能与未控制原有病情或再次发生感染等原因有关,还需及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药物、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1、未控制原有病情: 发烧可能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如果发烧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烧药物治疗,一般使用1-2个小时后即可达到退烧效果。但如果在患病期间只是使用退烧药物,没有使用其他药物控制原有病情、消除病因,此时就有可能出现反复发烧的情况。还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例如存在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药物治疗,存在病毒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物,例如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进行治疗。 2、再次发生感染: 在患病期间机体免疫力较为低下,如果在原有病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机体再次受到病原体入侵,就可能出现吃了退烧药又发烧的情况,此时还需再次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如果发烧时间较久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可及时至感染内科就诊,完善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等,确诊后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还需做好保暖工作,避免着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喝水,积极用药治疗疾病,饮食应营养均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发烧低于38.5℃时可采取物理降温,如贴退热贴、温水擦拭的方式缓解等。
3850
118
2024-06-27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高世成
主任医师
感染科
传染病预防工作十分重要,传染病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详细情况如下所示: 1、管理传染源: 早期发现传染源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要求发现后两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进行上报。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为严格管理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进行上报。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肺炭疽、脊髓灰质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需要按照甲类传染病报告。发现传染源后及时报备并进行严格隔离观察。 2、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如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体液传播等,制定切断不同传播途径的有力措施。对于传染性很强患者可以进行隔离,安排在隔离固定地点并进行积极治疗。 3、保护易感人群: 可以从非特异性措施和特异性措施两方面做起。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非特异性抵抗力。积极接种疫苗也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传染病发生。 若存在传染病,应及时到医院感染内科就诊,完善血常规等检查,明确后遵医嘱进行治疗。还要对感染人群以及其所处地进行消毒,消灭传播媒介,避免传染他人。
4654
181
2024-06-27
乙肝病毒在体外存活多久
蒋卫民
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乙肝病毒的全称是乙型肝炎病毒,抵抗力很强,其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均能耐受,通常在体外正常环境下可以存活7天左右。 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外37℃的环境下,一般可以存活7天。如果是在血清中30-32℃的环境下,可以保存6个月。另外,乙型肝炎病毒在-20℃的环境中,甚至可以存活15年。乙型肝炎病毒对高温比较敏感,一般在100℃的环境下可以存活10分钟,在65℃的环境下可以存活10小时,若采取高压蒸汽消毒,可以将其灭活。乙型肝炎病毒也对一些消毒剂比较敏感,如果采用0.2%的新洁尔灭或0.5%的过氧乙酸,也能将乙型肝炎病毒有效灭活。 尽管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外可以存活一段时间,但接触物体表面的乙型肝炎病毒通常不一定就会被感染,因为人体有完整的皮肤黏膜,乙型肝炎病毒无法通过皮肤黏膜侵入人体而致病。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输血、针灸、拔牙等有创操作,才能突破皮肤黏膜进入人体,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以及无保护性接触进行传播。 为了预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易感人群需要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在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后,多数可以产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该抗体可以中和进入体内的游离乙型肝炎病毒,而使乙型肝炎病毒无法定位于肝脏,机体就不会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如果有接触过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行为,可以到感染内科就诊,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肝功能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3586
340
2024-06-27
吃头孢几天后可以喝酒
蒋卫民
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一般情况下,吃头孢7-10天可以喝酒。但通常建议日常生活中需要减少或积极戒除饮酒,以免危害自身以及他人健康。 头孢即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为日常生活常见的抗生素,使用后可以起到消炎抗菌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致病菌导致的感染性疾病。 酒中含有酒精成分,进入体内后可以分解为乙醛、乙酸等物质排出体外,若吃头孢时喝酒,酒精会抑制体内乙醛脱氢酶,影响酒精代谢为乙醛排出,堆积在人体后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患者可表现为面色潮红、头痛心悸甚至出现意识障碍、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因此吃头孢类药物期间应禁止喝酒。 头孢药物在体内代谢时间一般为7-10天,为避免出现生命危险,应在吃头孢药物后7-10天再考虑饮酒。此外,药物会通过肝脏、肾脏等部位进行代谢,而酒精也需要通过肝脏、肾脏代谢,若吃头孢时间隔时间较短喝酒,易增加肝脏、肾脏代谢负担,甚至导致脏器衰竭。 另外,患者吃头孢药物期间除不可以喝酒外,还需要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辣椒或者麻辣烫等。以免降低药物疗效,对于自身病情恢复以及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262
42
2024-06-27
得了乙肝可怕吗
谢旭华
副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乙肝通常指乙型病毒性肝炎,得了乙型病毒性肝炎一般不可怕,患者及时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做好日常护理工作,则能够降低对身体产生的危害性。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肝脏部位出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该疾病具有一定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及血制品、母婴、破损皮肤和黏膜以及性接触传播。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交叉感染的预防工作,则能够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若出现乙型病毒性肝炎会导致正常肝功能减弱,使机体消化能力减弱,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的症状,同时也会伴有肝脏体积增大。但如果患者在患病早期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如遵医嘱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蓟宾葡甲胺片等药物,联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胸腺肽注射液等治疗,一般可以使乙型病毒性肝炎得到有效控制,减轻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因此得了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可怕。 如果出现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感染科就诊,进行肝功能检查、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等查明原因,遵医嘱积极治疗。
3446
131
2024-06-27
慢性病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党双锁
主任医师
感染科
慢性病人群病情稳定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急性发作期或病情较为严重时,暂时不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以免加重躯体不适症状。 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如果用药依从性好、病情控制稳定,可以先将自身情况告知医生,经评估后再遵医嘱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一般不会使病情加重,后续继续遵医嘱用药治疗即可,但期间需密切关注自身情况,了解血压、血糖等的情况,以便于及时发现异常。 慢性病人群如果服药依从性差、症状严重等,病情控制效果不佳或处于急性发作期,一般不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此时身体抵抗力较差,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比如发热、乏力等,甚至导致病情加重,而且慢性病人群身体较为虚弱,直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能无法产生足够抗体,影响疫苗效果的发挥。 此外,如果慢性病人群有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禁忌证,比如对疫苗成分有过敏,也不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 慢性病人群可以到疫苗接种中心咨询,如果能接种,接种后观察30分钟要留下观察,有无发热、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同时当天应避免抓挠、用水清洗注射部位,以免引发针口红肿、疼痛等,饮食上也要以清淡为主,保证充足睡眠,尽可能降低疫苗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3826
409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