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宝宝出牙期爱咬乳头怎么办
宋善路
副主任医师
儿科综合内科
宝宝出牙期爱咬乳头的情况,可通过冷处理、使用牙胶或冷毛巾、 改变哺乳姿势,以及中断哺乳、给宝宝安抚的方式应对,家长还可前往儿科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1、冷处理: 家长应保持耐心和冷静,不要大喊大叫,以免强化宝宝的行为,让宝宝越来越爱咬。 2、使用牙胶或冷毛巾: 在哺乳前,给宝宝一个干净的牙胶或冷毛巾咬咬,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牙龈的不适,减少咬乳头的情况发生。 3、改变哺乳姿势: 可尝试改变哺乳姿势,有时宝宝咬乳头是因为他们的姿势不舒服或难以够到乳头。找到一个更适合宝宝的姿势,可能会减少他们咬乳头的机会。 4、中断哺乳: 如果宝宝在哺乳过程中开始咬乳头,妈妈可以轻轻地将手指插入宝宝的嘴角,中断哺乳。 5、给宝宝安抚: 家长还应给宝宝一些安抚,如拥抱、亲吻或抚摸,帮助他们平复情绪,在宝宝平静下来后,再尝试哺乳。 宝宝出牙期咬乳头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在此期间家长应保持冷静和耐心,与宝宝一起度过这个阶段,不要因此责怪或惩罚宝宝。
4062
2024-06-04
1个月婴儿缓解胀气的方法
张继要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导致1个月婴儿胀气的原因有很多,如进食量过大或吞食空气、乳糖不耐受、乳蛋白过敏、肠道菌群失调、肠梗阻等。建议家长及时带1个月婴儿前往医院就诊,必要时遵医嘱进行拍嗝、更换奶粉、药物治疗等处理。 1、进食量过大或吞食空气 婴儿胃容量较小,进食量过大时容易导致食物堆积产生气体,而出现胀气。此时应适当减少每次的喂养量,避免过度喂养。且在喂养时确保婴儿能够完全含住乳头或奶嘴,避免吸入过多空气。同时,在喂奶后让婴儿竖直趴在大人肩膀上,轻轻拍打其背部,帮助排出吞入的空气; 2、乳糖不耐受 部分婴儿可能缺乏乳糖酶,导致对乳糖的消化能力不足,从而在进食含有乳糖的奶粉之后会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如果怀疑是乳糖不耐受,可尝试使用低乳糖或无乳糖的配方奶粉; 3、乳蛋白过敏 部分婴儿对乳蛋白过敏,摄入乳制品后可能引起肠道不适,如腹胀、腹痛、腹泻等。如果怀疑是乳蛋白过敏,可尝试使用特殊配方奶粉或完全不含乳蛋白的奶粉; 4、肠道菌群失调 婴儿的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可能因外界环境影响导致菌群失衡,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在胃肠道内积聚气体。可在医生指导下给婴儿服用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酪酸梭菌活菌散等,以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改善症状。鼓励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益生菌,有助于婴儿肠道菌群的建立; 5、肠梗阻 消化不良、严重的便秘,或者肠道内比较严重的炎症,可能会诱发肠梗阻,导致肠蠕动明显减慢,从而引发胀气、腹痛等症状。此时应遵医嘱使用西甲硅油乳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能增加小肠运动频率和速度,减轻肠梗阻症状。 此外,还可能与其他原因有关,如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肛门闭锁等消化道畸形。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婴儿的饮食和排便情况,及时调整喂养方式和饮食结构。
3846
2024-06-04
小孩发烧抽筋应急办法是什么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发烧也就是发热,小孩发热抽筋家长应保持冷静,同时要保证小孩周围环境安全、保持呼吸道畅通、记录症状和时间,以及尽快降低体温、寻求医疗帮助等。建议及时前往儿科进行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1、周围环境安全: 家长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确保小孩所处环境安全,移开周围的尖锐物品,避免小孩在抽搐过程中受伤。 2、保持呼吸道畅通: 让小孩侧卧或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或分泌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可轻轻将小孩的舌头向前拉,以防止舌头堵塞喉咙。 3、记录症状和时间: 观察并记录小孩的抽搐症状、持续时间以及发作次数,有利于医生诊断小孩的病情。 4、尽快降低体温: 可以尝试采取一些措施降低体温,如解开小孩衣物,用温水擦拭小孩身体,或者使用退热贴等。 5、寻求医疗帮助: 家长仍应尽快带小孩就医,可通过拨打120等,及时送孩子就医。 此外,小孩抽筋期间,家长不要强行制止,也不要试图通过摇晃、拍打或束缚小孩来停止抽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应注意孩子的健康状况,加强预防措施,降低热性惊厥的发生率。
4154
2024-06-04
1岁宝宝肚子胀气半夜哭闹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肚子也就是腹部,1岁宝宝腹部胀气并且半夜哭闹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可能是饮食不当、饮食习惯不佳所致,还与腹部受凉、消化不良、便秘有关,具体情况应前往医院就医,以促进好转。 1、饮食不当: 可能是宝宝饮食不节制,进食土豆、芋头、牛奶、豆制品等产气类食物,有可能引起胃肠道内积气,建议适当饮用温水,或使用温毛巾热敷腹部,以促进气体的排出。 2、饮食习惯不佳: 若宝宝吃饭时,经常说话或哭闹,可能引起气体进入胃肠道内,可有腹胀的情况。建议改变宝宝说话和哭闹的情况,并通过腹部环形按摩的方式,以改善腹胀。 3、腹部受凉: 因宝宝衣物过薄,或腹部直接遭受冷空气吹拂,可引起胃肠道痉挛,从而出现肠胀气的情况,建议根据宝宝的情况增减衣物,并调整室内温度,保持室温在18-22℃,以促进机体好转。 4、消化不良: 1岁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有可能导致食物消化不良,可有腹胀、腹痛的情况,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 5、便秘: 可能是宝宝平时饮水较少,或经常进食精细的食物,有可能出现便秘的情况,建议适当增加饮水,并适当多吃芹菜、油麦菜等食物,以促进排泄。另外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双歧杆菌活菌散、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上述情况外,还与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寄生虫病等疾病有关。若宝宝在腹胀的同时,伴有腹痛、腹泻等情况,所以建议尽早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4914
2024-06-04
幼儿园出现手足口病应该怎么处理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幼儿园出现手足口病,处理方法包括隔离、消毒、通风、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等,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小儿感染科评估。 1、隔离: 这种疾病传染性强,为避免感染或感染扩散,需要避免幼儿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包括幼儿园、商场等,同时居家也需要与宝宝保持距离。 2、消毒: 可以对其日常用品进行消毒,比如使用酒精或者含氯消毒剂等,但需要避免宝宝误食。衣物等耐高温物品,可以采用煮沸消毒方式,也有消毒效果。 3、通风: 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尤其是宝宝的居室,每日可通风数次,每次30分钟左右,期间需要避免宝宝着凉。 4、保持皮肤清洁: 患病之后手、足、口以及其他部位皮肤、黏膜会出现疱疹,还有明显瘙痒、疼痛感觉,需要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可用温水清洗。 5、避免抓挠: 出现疱疹之后,皮肤有瘙痒现象,家长应避免宝宝搔抓宝宝部位,以免疱疹破溃,继发细菌感染、瘢痕增生等。 此外,还需要观察病情、调整饮食等,均对预防感染或促进恢复有效果。已经明确感染,需要带其就医进行治疗促进康复。
4418
2024-06-04
孩子不爱吃饭很瘦怎么办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孩子不爱吃饭很瘦可能有多种原因,较为常见的是挑食或偏食、缺乏运动、注意力分散。同时,还可能是营养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所致,对此应挂儿童保健科,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 1、挑食或偏食: 部分孩子可能存在挑食或偏食的习惯,使得营养摄入不足,有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身体瘦削的情况,建议选择颜色鲜艳的食物,如韭菜、彩椒、芋头等食物,并做到荤素搭配,以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2、缺乏运动: 孩子缺乏足够的运动,能量消耗可能比较少,有可能对食物的需求较低,通常表现为进食量少且身体消瘦的情况,建议帮助孩子增加运动量,每天运动30-60分钟,可选择爬楼梯、跳绳、跑步等运动。 3、注意力分散: 孩子在吃饭时若经常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有可能无法注意食物,从而出现食欲下降。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关掉电视、平板、手机等物品,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4、营养不良: 可能是由于食物摄入不足,有可能出现锌元素、铁元素的缺乏,有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味觉减退等情况,还可伴有面色苍白、体重下降的情况,建议增加牡蛎、海鱼、瘦肉、牛肉等食物的摄入补充营养。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葡萄糖酸锌颗粒、硫酸亚铁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道功能紊乱,或胃肠道内益生菌缺乏,有可能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情况,还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痛、体重降低的症状,建议配合医生使用健胃消食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治疗。 除上述情况外,也可能与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等因素有关,建议前往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等,以有效了解病情。
3656
2024-06-04
宝宝缺钙怎么办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宝宝缺钙的原因较多,可能是生长速度过快、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及钙摄入不足所致,还有钙吸收障碍、慢性腹泻等情况,多应前往儿童保健科就医,以促进好转。 1、生长速度过快: 若宝宝生长速度过快,对钙元素和维生素D的需求增加,常有钙元素缺乏的情况,建议适当增加牛奶、虾皮等高钙食物的摄入,以补充钙元素。 2、日光照射不足: 可能是宝宝长期生活在室内,缺乏紫外线照射,使内源性的维生素D生成不足,影响钙元素的吸收,可能有缺钙的情况,建议在下午3-4点时,进行户外活动,以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从而改善病情。 3、维生素D及钙摄入不足: 宝宝超过6个月后,单纯乳汁和奶粉内的维生素D及钙元素,可能无法满足宝宝的需求,可能有缺钙的情况,建议适当增加外界活动,以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并给予牛奶、鸡蛋黄、鱼肝油等,以补充钙元素。 4、钙吸收障碍: 若宝宝进食高钙食物的同时,同时摄入菠菜、糙米等高草酸、高植酸食物,有可能出现钙吸收障碍。在进食补钙食物时,不宜与上述食物合用,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5、慢性腹泻: 可能是由于慢性腹泻,促使钙元素流失过多,可能有缺钙的情况,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帮助改善胃肠道功能。 除上述因素外,胃肠道功能紊乱、肠道寄生虫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肾性佝偻病等疾病所致,建议进行钙元素测定,以便了解情况。
4938
2024-06-04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怎么回事,怎么办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可能与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乙型流感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攻击、外界压迫、中毒等有关,建议及时带其到小儿神经内科救治。 1、甲型流感病毒感染: 感染甲型流感病毒之后,病毒可攻击脑组织,引发急性坏死,日常需要积极防护,患病儿童需要就医治疗,如营养支持、血浆置换等。 2、乙型流感病毒感染: 与病毒感染机体引发脑组织急性坏死性损伤有关,需要用温水擦拭身体降温,同时要就医进行脱水肿、降颅压等。 3、自身免疫性攻击: 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激活,无差别攻击正常脑组织,也可能引发这种情况。需要注意观察儿童反应,并就医进行吸氧、抗菌等处理。 4、外界压迫: 颅脑受到外力挤压,可导致脑组织损伤,发生出血、坏死,需要保持儿童头部固定,避免二次受创,并拨打120求救。 5、中毒: 如一氧化碳中毒,可能由于血氧不足,导致急性脑损伤,出现急性坏死性脑病。需要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并明确有无意识等,并拨打120求救。 此外,线粒体脑病、真菌感染等情况也可能会引发这种情况,需要积极就医进行紧急治疗。
4784
2024-06-04
儿童心肌损伤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儿童心肌损伤的原因较多,可能是过度劳累、感冒所致,还与病毒性心肌炎、中毒、医源性心肌损伤有关,建议前往小儿心内科就诊明确病情。 1、过度劳累: 可能是由于运动过于剧烈,引起心脏负荷过重,可有一过性的心肌损伤。此时无须特殊治疗,一般适当休息后多可自行缓解,但后续应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促进好转。 2、感冒: 儿童免疫功能下降,使得心脏遭受病毒的侵袭,可能引起心肌受损。建议适当休息,并增加饮水,以促进病毒的排出。另外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板蓝根颗粒、金银花颗粒等药物,促进感冒的好转。 3、病毒性心肌炎: 由于心脏遭受病毒侵袭,可导致心脏出现免疫性炎症,患者可有胸痛、心悸、呼吸不畅等情况。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同时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从而减轻心脏的耗氧量,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三磷酸腺苷二钠片、辅酶Q10胶囊等营养心肌的药物。 4、中毒: 部分儿童若不慎遭受毒蛇咬伤,或进食毒蕈,有可能伤及心脏,应保持镇定,若为毒蛇咬伤应使用绷带捆绑近心端,以阻断静脉回流,同时注意冲洗伤口。而若为毒蕈中毒,应刺激咽喉,促进胃内毒蕈的排出。 5、医源性心肌损伤: 可能是心脏手术所致,建议手术后安静休息,避免进行跑步、打篮球等剧烈运动,并增加葡萄、海鱼、苹果等食物,以起到营养神经的作用。 除上述因素外,急性心肌梗死也可有类似的情况,建议采取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确定心脏功能情况。
4558
2024-06-04
小儿肺炎自测三个方法
张继要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小儿肺炎自测的方法不止三个,常用的自测方法包括密切关注体温状况、咳嗽情况、饮食变化、精神状态、消化道症状等。家长应细心观察小儿的各种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以确保小儿的健康与安全。 1、体温状况 若小儿连续数日体温升高,甚至超过38℃,即使在服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后也只是短暂降温,而后体温再次攀升,这往往是小儿肺炎的征兆; 2、咳嗽情况 如果小儿频繁而剧烈地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且在静息状态下呼吸频率明显增快,这可能是小儿肺炎的又一信号; 3、饮食变化 若小儿出现食欲不振,对食物失去兴趣,这可能是肺炎影响到了消化系统。此时,应确保小儿摄取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蔬菜汤等,以维持体力; 4、精神状态 如果小儿出现长时间的萎靡不振,或者对家长的呼唤反应迟钝,甚至在没有明显饥饿或排便需求的情况下异常哭闹,这些都可能是肺炎的症状; 5、消化道症状 若小儿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结合前述的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家长应高度警惕,及时带小儿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平时家长要注意给小儿做好生活护理,避免在寒冷环境下呆太久,不要对着风吹,少吃冰饮料、冰激凌等。
4720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