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脑血栓可以治愈吗
赵杰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如果是轻症的脑血栓患者,得到了积极、有效的治疗,通常可以治愈,如果脑血栓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或者是早期病情没有及时治疗,通常不能治愈,还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脑血栓作为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主要是由于血管管壁病变、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液成分变化等,导致血管内的血栓脱落,阻塞脑部血管导致,同时缺乏运动、年龄增加、吸烟喝酒、情绪激动等,也会增加得脑血栓的风险。如果患者的血栓堵塞占脑血管的面积比较小、患者年龄比较小,而且治疗及时,一般可以治愈,并且不会留下后遗症。如果患者的血栓堵塞占脑血管的面积比较大、患者年龄也大,并且治疗不及时,大脑缺氧时间过长,此时脑血栓的病情较重,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治疗后仍会留下明显的后遗症,如肢体瘫痪、言语不流利、口歪眼斜等,通常不能完全治愈。 脑血栓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病变早期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治疗,一般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或已经发生脑疝的脑血栓患者,应及时进行骨瓣减压或清除梗死组织手术治疗,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在治疗后,可能不会达到临床治愈,只能通过积极治疗控制可预防的危险因素。 脑血栓患者经过治疗痊愈后,还有再次发作的可能性,如果患者出现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流利、口角歪斜等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由医生进行颅脑CT、磁共振等检查,从而明确情况。
3298
396
2024-06-07
4mm脑动脉瘤,破裂几率知多少?医生来揭秘
焦红亮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脑动脉瘤其实是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一旦破裂,就可能引发严重的脑出血,危及生命。那么,4mm大小的脑动脉瘤的破裂几率是多少呢? 一般情况下,4mm的脑动脉瘤破裂几率在10%-15%。但是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并不仅仅取决于其大小,在评估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时,我们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病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危险因素。 💫如果是身体健康、没有其他疾病的人,其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可能相对较低,甚至可能终身不会破裂。然而,对于那些生活习惯不良、身体素质较差,特别是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多种风险因素的人来说,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就会显著升高,甚至可能高达60%。 📍那么,脑动脉瘤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1️⃣先天性因素:有些人的脑部动脉血管从小就没有发育完善,这些血管壁结构薄弱,难以承受日常血流的冲击,就会出现脑动脉瘤。 2️⃣动脉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也会逐渐老化,动脉硬化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当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时,血管的弹性就像被岁月磨去了棱角的老树,变得脆弱不堪,会产生动脉瘤。 另外,还为大家分享一些动脉瘤的注意事项,已经补充在图片上啦~记得查收哦!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4mm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和处理方法,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
754
2024-06-07
胶质瘤Ⅳ级15年不复发
焦红亮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胶质瘤Ⅳ级15年不复发的概率比较低,因为Ⅳ级胶质瘤属于胶质瘤中病理类型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目前由于治疗方法较为成熟,建议Ⅳ级胶质瘤患者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胶质瘤一般分成Ⅰ-Ⅳ级,Ⅰ级为良性胶质瘤,Ⅱ级为低度恶性胶质瘤,Ⅲ级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增高,Ⅳ级为高度恶性胶质瘤。一般Ⅳ级胶质瘤患者平均的生存期限是1-2年不复发,而出现15年存活且不复发的概率更低,说明以往的治疗效果比较好。 胶质瘤是指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所以肿瘤的生长容易刺激局部的神经组织,导致胶质瘤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感觉减退、运动感觉障碍等症状。一般对于Ⅳ级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是在排除手术禁忌、完善术前检查、评估患者身体后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尽可能将肿瘤全部切除。对于残存的肿瘤细胞,通常需要进行放疗、化疗等治疗,以及生物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以降低胶质瘤的复发率,延长患者的寿命。 如果出现头疼、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疑似胶质瘤的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的神经外科就诊,通过CT检查等明确具体情况,然后及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建议及时告知医生。
3120
451
2024-06-07
脊髓休克
赵杰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脊髓休克考虑为脊髓损伤、脊髓炎等原因导致,但也不排除脊髓肿瘤造成。脊髓休克后,可能会造成感觉和反射活动暂时消失,例如排尿,排便发汗等反射活动无法完成。还可能会使骨骼肌力、肌张力、血压下降,严重可造成全身瘫痪。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 1、脊髓损伤: 当重物冲击腰背部,或者直接暴力造成腰背部的挤压伤等,又或者是从高处落下、脊柱过伸、扭转等都会造成椎体骨折、脱位,间接造成脊髓损伤。由于脊髓损伤使脊髓发生了穿透性损伤,失去了脑皮层、脑干网状的调控,脊髓神经细胞的兴奋度短暂下降,从而引起脊髓休克。患者可以遵医嘱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等进行治疗。 2、脊髓炎: 当受到了病毒、细菌感染等,可以引起脊髓炎,由于脊髓炎会造成脊髓出现横断性损害,断离的脊髓节段失去功能,从而发生脊髓休克。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甲钴胺片或者地塞米松片等缓解症状。 3、脊髓肿瘤: 当有慢性炎症部位组织细胞反复生长,并受到持续刺激,可能就会发生恶化,形成脊髓肿瘤。脊髓肿瘤会导致脊髓受到损害,与高位中枢暂时失去联系,进而使脊髓损害部位以下的身体失去正常功能,造成脊髓休克。需要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切除。 患者脊髓休克后应遵医嘱定期前往医院骨科就诊,完善X线、血常规等相关检查,明确自身恢复情况,有利于医生进一步进行针对性治疗。
4824
407
2024-06-07
没有膝跳反应是怎么回事
赵杰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出现没有膝跳反应的情况,一般是由肥胖、操作不当、情绪紧张等非疾病因素导致,也可能与中枢神经异常、神经根损伤、营养不良、骨关节病等疾病因素导致,建议出现此症状的患者及时寻求医生帮助,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治疗。 一、非疾病因素: 1、肥胖: 如果患者比较肥胖,皮下脂肪太厚,在敲打膝盖的髌腱位置使,由于脂肪盖住这个位置,感受神经元没有接受到刺激,可能会出现没有膝跳反应的情况,可以通过多运动、少吃油炸食品等方法,减掉多余脂肪来进行改善。 2、操作不当: 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正确击打到准确位置,正确击打位置应是在膝盖髌腱位置,如果没有敲打正确,敲打位置没有感受神经元,刺激无法传导到运动神经元,因此会出现没有膝跳反应的情况,操作者敲击正确的击打位置即可。 3、情绪紧张: 在对膝盖进行刺激的时候,如果患者精神紧张,神经元传导可能会减弱或消失,就会导致膝跳反应减弱,甚至会直接消失,等患者放松之后,一般会恢复正常的膝跳反应。 二、疾病因素: 1、中枢神经异常: 患者出现脑梗死、脑出血、脑膜炎等疾病,会导致神经中枢出现异常,失去对髌腱的支配功能,出现没有膝跳反射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2、神经根损伤: 由于外伤、神经根炎、末梢神经炎等疾病,引起神经根受损,导致神经传导无法完成,因此会出现没有膝跳反射的情况。建议患者寻求医生帮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 3、营养不良: 由于挑食等原因,导致自身摄入的营养元素不足,影响生长发育,使神经传导减弱甚至消失,出现没有膝跳反射的情况。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4、骨关节病: 患有骨关节病时,由于关节异常,导致神经传导减弱甚至消失,出现没有膝跳反应的情况,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乳膏、萘普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出现没有膝跳反应的情况,如果排除非疾病因素,请及时前往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由医生进行视诊、触诊、X线等检查,明确具体的病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适当锻炼,提高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病情恢复。
4824
462
2024-06-07
脑血栓一般情况下能活多久
焦红亮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部分脑血栓患者并未出现躯体以及神经障碍时,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而对于梗死面积<3cm时,一般情况下能够存活2-3年时间。但是若脑梗死面积>3cm时,可能仅能活数天甚至数小时的时间。 脑血栓属于一个大类说法,又称为脑梗死,在临床中,如果患者脑血栓的栓子较小,或仅出现相对比较轻微的脑供血不足,即梗死面积<1.5cm时,经过相关检查发现病因,及早通过相关药物进行治疗,如依达拉奉注射液、注射用尿激酶等,很多患者不会影响自然寿命,而且在后续改善过程中患者状态能够更加有效的恢复。 但临床中患者也有可能出现脑血栓反复或较严重的脑血栓,即梗死面积>3cm,并且患者出现肢体偏瘫、失语等一系列症状。在此种情况下,如果仍然不能够很好进行相关处理和治疗,存活时间可能仅为2-3年。另外在临床当中个别情况下,对于严重脑血栓患者,尤其是大面积脑梗死,如梗死面积>3cm,可能为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半球梗死。患者若不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存活时间可能仅为数小时甚至3-4天,属于较为危险的情况。 因此,患者出现症状后,一定要就医明确脑血栓类型,遵医嘱进行相关治疗,才能够更好改善患者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存活时间。
4748
309
2024-06-07
脑疝瞳孔
焦红亮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脑疝瞳孔一般在初期为缩小状态、光反应迟钝,但是在后期可能出现瞳孔放大、光反应消失。一旦发生此种情况,对于患者影响非常大,甚至会导致死亡,因此建议及时就医。 脑疝主要为脑组织移位的一种表现,当脑组织产生移位后会刺激和压迫动眼神经,而动眼神经主管瞳孔的相关变化。脑疝初期膨出的脑组织会刺激动眼神经,引起动眼神经兴奋,表现为瞳孔缩小,此时对光反应存在,但是相对比较迟钝。 脑疝后期,膨出脑组织会严重压迫动眼神经,动眼神经处于瘫痪的状态,因此动眼神经麻痹引起瞳孔处于散大状态,同时伴有对光反射消失情况。若病情继续发展,可能会压迫脑干部位,患者会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并且对光反射消失,伴眼球外斜、眼睑下垂。 脑疝患者由于颅腔内压力增高,还会出现剧烈头痛、烦躁以及频繁呕吐等症状,也会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肢体活动障碍,严重时会出现四肢肌力减退、角弓反张等,还会伴随血压下降、脉搏减退甚至心脏骤停。 在初期发现患者出现瞳孔缩小,及时检查头部CT发现脑疝,应及时进行相关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状态,保住患者生命。但如果患者出现双侧瞳孔散大,此种情况无法很好恢复,虽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在后期也会伴随长期功能障碍甚至植物生存状态。
4662
455
2024-06-07
脑袋开颅手术后,昏迷时长揭秘!
焦红亮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脑部开颅手术,是不是一听起来就觉得很恐怖?这其实在我们科室很常见,也就是在脑部切一个创口,然后切除病灶,对机体损伤比较大,而且在做手术的时候可能会损伤局部脑神经,所以会导致出现昏迷的情况。 而昏迷的时间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手术前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手术过程中是否出现并发症等。 ❗一般来说,大部分病人在开颅手术后会在麻醉药物的作用下进入一段时间的昏迷状态,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病人会在手术后的几个小时内逐渐从昏迷状态中苏醒过来。 但是对于病情较重的病人,或者手术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昏迷时间就可能会相对较长,可能会昏迷3-7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时候可能就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促进病人的苏醒(方法我放在图片里了,有需要的可以去看一看)。 不过,在刚刚醒过来的时候,病人可能会感到头晕、乏力,甚至有一些认知上的障碍,这是因为在手术过程中,大脑可能受到了一定的损伤或刺激,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下面这些也是帮助大脑恢复的方法,比如: 🌈确保病人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休息是身体恢复的基础,因此病人在刚刚醒过来的时候要避免过度劳累,给身体充分的恢复时间。 🌈合理饮食 对于恢复意识和身体功能至关重要,我通常建议病人可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 🌈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状态 家属应给予病人足够的关心和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过程,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和挫折,我也会经常给病人一些鼓励。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我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等,这样可以刺激神经功能,促进身体功能恢复。 🌿总之,每个人开颅手术后的昏迷时间都是不一样的,但我会竭尽全力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和护理,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的话,也可以在下面给我留言哦。
750
2024-06-06
颈动脉狭窄?主要的治疗方法在这了
焦红亮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上个月20号左右,我在门诊快下班时接诊过一位患者,他之前有过突然间一只眼前黑蒙蒙的,四肢都动不了,也讲不出来话,当时把他家里人都吓坏了。 🏥好在5-6分钟后就恢复正常了,他也没放在心上,觉得来医院检查太费钱了。没想到过个不到一星期,患者又出现了这种情况,家里人这才意识到可能生的病不简单,连忙带着患者到医院检查。 这一查就查出了事儿,超声显示这个患者颈动脉狭窄已经60%多了。 🔔我向患者解释了下,所谓的颈动脉狭窄,其实就是由于颈动脉内壁上积聚了过多的斑块,导致血管变窄,会影响我们大脑的血液供应。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中风等。 ❗患者一听会有严重的后果,连连点头说会配合治疗。其实针对于颈动脉狭窄来说,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那几个,不存在什么最好的治疗方法,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针对颈动脉狭窄,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比如说阿司匹林,建议患者在餐后服用,可以减少对我们胃的刺激,并定期复查凝血功能,确保药物效果。还有降脂药物,可以减少斑块的形成。 🔧2、手术治疗: 常用的就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开放手术,通过剥离颈动脉内膜上的斑块来恢复血管的通畅。 💉3、介入治疗: 也就是植入支架,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通过导管在我们血管里面放置一个支架,撑开血管,恢复血流。 当然了,除了治疗方法,日常生活中的护理也非常关键,我总结了一些实用建议放到图片了,有需要自取哈~ 这位患者在我的建议下选择了药物治疗,搭配着生活调理方法,这个月初来复查时虽然狭窄程度改善较小,但是突然眼前黑蒙的情况倒是没有再出现过了,这也表明了治疗的有效性。 在我看来,颈动脉狭窄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积极面对,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和日常护理措施,就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自己的血管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如果你们还有其他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820
2024-06-06
垂体病变的症状有哪些
冯金周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垂体病变的症状较多,包括体重改变、身高改变,以及乳房发育、月经紊乱、神经改变等,不同表现可能同时存在,个体差异较大,建议到神经外科或脑病科等科室就诊。 1、体重改变: 垂体病变导致分泌的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失衡,可导致体重增加或减少,对于这种改变,需要摄入均衡的营养、适当运动等加以控制。 2、身高改变: 骨骼生长对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有较大的需求,如果分泌过多或过少,可能导致过高或过矮,需要定期监测身高变化,避免暴力刺激机体引发骨折等。 3、乳房发育: 可能与病变之后催乳素变化有关,可能会刺激乳房发育,如乳房增大、泌乳等。日常需注意乳房卫生,避免挤压等。 4、月经紊乱: 此类患者的促性腺激素分泌也可能异常,导致性腺轴功能异常,生殖系统受累,出现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经期延长或缩短、闭经等症状。此时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 5、神经改变: 垂体位于脑部,病变不仅可有激素变化,还可能直接刺激脑部,导致头痛、头晕、视力下降等神经症状。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及时休息等。 此外,还可能有排尿、消化等方面的异常,可能表现多种多样,可就医进行检查然后进行治疗。
3524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