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疱疹性咽峡炎和疱疹性口炎的区别有哪些

陆燕儿科主任医师
嘉兴市第二医院三甲

很多家长容易将疱疹性咽峡炎和疱疹性口炎弄混,这两个病的名字相似,但是两者在病因、病症和治疗方案上都有区别。

一、病因

疱疹性口炎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损害的疾病,以邻近乳磨牙的上腭和龈缘处最明显。90%以上的都属于疱疹病毒Ⅰ型所致。6岁以下儿童是疱疹性口炎的高发群体,常持续7-14d。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大多由柯萨奇A型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也是手足口病常见病原体)感染所致,偶发于青少年和成人,多发于1-7岁的儿童,同一个患儿可被多次感染,特点为咽峡部为主的细小丘疹性水疱及溃疡,病程一般为4-6d。

二、病症

疱疹性口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均可受累,以邻近乳磨牙的上腭和龈缘处最明显,在齿龈、唇内、舌、颊黏膜等各部位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约2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有时可累及软腭和咽部。病初有发热,由于疼痛剧烈,患儿多伴随拒食、流涎,此病预后一般良好。

疱疹性咽峡炎: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咽峡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h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龈缘处较少累及。病初可有高热伴咽喉痛、头痛、腹痛、呕吐,病情严重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脑炎。

三、治疗

两种疾病在症状上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建议遇到上述情况,尤其是出现高热要急早到医院就医。

疱疹性口炎:由于个体差异大,除了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有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

局部治疗:消炎止痛,促进愈合。常使用的制剂有含漱剂、中药散剂、糊剂、膏剂等药物治疗,疼痛剧烈可采用局部止痛药物。3%阿昔洛韦乳膏、1%喷昔洛韦乳膏局部涂抹,可用于治疗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全身治疗:目前认为核苷类药物是抗单纯疱疹病毒最有效的药物,主要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药物应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疱疹性咽峡炎:病症不重的孩子不需要吃药,目前也没有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症状比较重的孩子,往往会采取对症治疗或者病因治疗。

病症治疗:进食很少时予以补液,体温超过38.5℃者,采用物理降温或应用退热药物治疗,选择布洛芬口服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

病因治疗:广谱抗病毒药物有利巴韦林、干扰素等。其中利巴韦林作为一款经典老药虽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却因其口服剂、针剂大剂量使用后,会引起贫血、乏力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应用。

四、预防

无论是疱疹性口炎还是疱疹性咽峡炎,在预防上相同。

首先应注意提高儿童机体免疫力: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肉蛋奶、蔬菜、水果齐全),注意按照温度适时添加衣物,平时多参加体育锻炼,如游泳、慢跑等。

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口腔清洁,培养幼儿接触公共设施后洗手等卫生意识,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非必要不去公共场合,去公共场合尽量佩戴口罩。

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过度疲劳。

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患儿,及时隔离消毒,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于阳光下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2023-03-02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小儿内科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