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病的抗凝与溶血栓治疗

王冬杰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甲全国第78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病的治疗中,抗凝与溶血栓治疗是关键环节,特别是在手术干预后的处理。主要包括抗凝治疗、溶血栓治疗,以及抗凝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监测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密切关注手术后的恢复情况,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1、抗凝治疗:在围手术期应避免使用抗凝剂,以减少手术出血风险。对于动脉血栓摘除术或动脉血管重建术后48小时,可以开始应用抗凝剂。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预防血栓形成,促进血流畅通,抗凝药物可选用肝素、华法林、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合并症等进行个体化调整;

2、溶血栓治疗:联合应用溶血栓剂与血管扩张剂是内科治疗的主要方法,溶血栓剂一般通过造影导管直接注入,以最大程度接触血栓,减少全身大出血风险。溶栓治疗仅适用于发病6-8小时内且无肠管坏死的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若腹痛不减轻或出现腹膜刺激征,即使造影显示好转,也应立即停止溶栓治疗,转向手术干预。溶血治疗后应进行抗凝治疗,以改善血流状态,预防血栓再发。

抗凝与溶血栓治疗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合理使用这些治疗手段,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防范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病的抗凝与溶血栓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参考资料:[1]景德怀等主编,实用临床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上,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9

2023-12-19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呼吸内科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