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68岁老年患者刘大叔因为每次活动量大时就会感觉胸闷、气接不上而来就诊,就诊后经过心脏彩超检查诊断为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并通过脑钠肽前体N末端指标验证了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现状。随即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最后患者胸闷喘气等症状明显好转。
【基本信息】男、68岁
【疾病类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就诊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4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盐酸地尔硫䓬缓释胶囊+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2个月后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胸闷喘气等症状明显好转
一、初次面诊
68岁的刘大叔近一年不知怎么回事,每次活动量大时就会感觉胸闷、气接不上,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说起他的病情,在多年前就因为冠心病做过支架手术,当时的症状主要是心绞痛,在治疗后一直没有再发作过。最近一年新出现的这些不舒服,让他很担心。就诊后分析了他目前的情况,考虑到并没有出现心绞痛症状,应该不是冠状动脉再次堵塞,很可能是心功能出现了问题。于是建议做了一个心脏彩超,结果显示: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厚度达到了26mm,而正常的室间隔厚度不应该超过10mm,所幸的是并没有导致左室流出道的梗阻,否则会更加麻烦。于是建议刘大叔赶紧住院,进行详细检查,并制定治疗方案。
二、治疗经过
入院后,给患者进行了血常规、血生化、脑钠肽前体N末端等指标的全面评估。其中,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均正常,而脑钠肽前体N末端为435pg/ml,超过了正常值,验证了患者的心功能不全。由于患者存在冠心病病史,且多年未复查,随后为他安排了一个冠状动脉CTA的检查,评估血管情况,结果显示支架通畅,其余血管也未见明显狭窄,进一步排除了症状是由冠心病引起的可能性。建议患者及家属进行基因检测,但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没有接受。综合上述情况给患者选定治疗方案,继续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片进行抗血小板聚集和调脂,维持冠心病二级预防。同时,给予β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并联合使用了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盐酸地尔硫䓬缓释胶囊。由于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的症状、脑钠肽前体N末端也超标,也加用了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进行抗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
三、治疗效果
在7天的住院治疗期间,患者表示现在上两层楼不像之前那么吃力了,胸口总是压着一块石头的感觉也基本没有了,感觉精神、食欲都好多了,遂准予出院。出院2个月后来院复查,患者表示已经能够进行正常生活了,干干家务、散散步、打打太极拳都没有任何问题,只要不是进行体力特别大的活动,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舒服。并为患者复查了脑钠肽前体N末端,结果显示已经降到了156pg/ml,接近正常范围。
四、注意事项
虽然目前刘大叔心功能状态改善的不错,我也为他感到高兴,但还是需要提醒患者,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这种疾病不能根治,所以一定要坚持服用医嘱开具的几种药物来抑制心脏重构、改善心室舒张、维持心功能,同时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也不能落下。在生活上,虽然恢复了正常活动能力,但不要进行过于剧烈的活动,比如球赛、长跑等,避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或诱发急性心力衰竭。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饮食,远离烟酒等危害健康的东西,规律作息,不要让情绪过于激动。此外,还要注意定期复查心脏彩超情况,监测心室壁厚度、心功能等指标。
五、个人感悟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所以建议患者及直系亲属进行基因检测。患者临床表现相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较轻,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在进行心电图或心脏彩超检查时偶然发现,有症状者可表现为心悸、胸闷、气促等,一般不发生晕厥。诊断主要依靠心脏彩超,表现为室间隔中段或远端段肥厚,也可合并左心室游离壁肥厚,但不伴有左室流出道梗阻。治疗上主要使用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等药物以改善心脏舒张功能,有心功能不全者可使用RAAS抑制剂改善心脏重构与心功能,必要时还可使用利尿剂等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