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功能性治愈

李艳婷感染科主治医师
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三级
  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临床治愈(亦称功能性治愈)即完成有限疗程治疗后,血清HBsAg(乙肝表面抗原)和HBVDNA(乙肝病毒载量)持续检测不到、HBeAg转阴、伴有或者不伴有表面抗体的出现,肝脏炎症缓解和组织病理学改善,肝硬化、肝癌发生率显著降低,是我们追求乙型肝炎的终极目标。
  1、什么样的人群可以达到临床功能性治愈?
  使用抗病毒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定量<3000IU/ml,乙肝病毒载量监测不到是强烈推荐应用干扰素与抗病毒药物联合达到功能性治愈。
  2、临床功能性治愈的疗程多长?
  临床功能性治愈正常情况下12周、24周、48周、96周评估效果,在起始治疗中,表面抗原滴度越低,达到临床治愈的几率越大。,基线HBeAg阴性且HBsAg<1500IU/ml的患者治疗48周时HBsAg转阴率较高(22.2%-26.5%),HBsAg≥1500IU/ml的患者HBsAg转阴率较低(1.6%-3.8%)。此外,治疗第12周或24周时HBsAg<200IU/ml的患者最有可能获得HBsAg转阴(48.9%-77.8%)。况且很多研究证实,慢乙肝在整个患病周期中,即使达不到临床功能性治愈,应用干扰素治疗后,能够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3、临床功能治愈后的监测
  HBsAg(表面抗原)转阴后,仍需长期监测慢乙肝再激活、肝细胞癌
  以及其他肝脏事件。建议治疗结束后第1年每3个月随访1次,第2年每6个月随访1次,此后若HBsAg(表面看管)持续阴性可延长至每年随访1次。若出现复发,综合评估后可考虑再治疗。




2022-03-18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感染内科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