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且以溃疡为主。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轻重不等,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壮年。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为:
1、免疫因素:大多数患者有免疫性疾病;
2、遗传因素:本病发病率在种族间有明显差异,最新研究表明与基因相关;
3、感染因素:病原微生物可能是其发病的非特异性促发因素;
4、精神神经因素:本病可因紧张、劳累而诱发。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1、消化系统表现: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左下腹压痛等,严重者可出现腹肌紧张、反跳痛等,此时应该警惕结肠扩张、肠穿孔等并发症。
2、全身症状:急性期可有发热,重症常出现高热,病情持续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钾等,尤易出现低钾。
3、肠外表现:关节炎、结节性红斑、虹膜炎、强直性脊柱炎、口腔复发性溃疡等。
结肠镜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检测手段,它可以直接观察肠黏膜变化,准确了解病变范围。此外,血常规、粪便检查、X线检查亦为重要检查手段。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包括: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饮食宜少渣易消化,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热量,减少脂肪摄入,避免生冷和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
1)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吡啶、美沙拉秦肠溶片,初始剂量加大,维持治疗量可减少,疗程一般1-2年,服用柳氮磺吡啶的同时应该补充叶酸;
2)糖皮质激素:基本作用为非特异性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适用于重型或者爆发型;
3)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环孢素等。若治疗不及时,出现癌变、肠穿孔、结肠扩张等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应该彻底治疗,以免反复发作。平时应该注意饮食卫生,生活规律,减少过敏食物级损伤肠道药物摄入,减少精神负担和精神创伤,避免感染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