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乳腺癌发生因素分析及自我检查方法!

焦伟甲状腺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三甲

  现代社会女性乳腺癌发生率逐年增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方面:

  易感因素

  比如体重指数的升高,饮食结构西方化,绝经前后体重的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明显增高。家族遗传因素,身高,激素替代疗法的使用者。美国流行病协会的研究人员通过对6.2万更年期妇女的调查宣称,过度肥胖与乳腺癌有密切关系,体重增加30公斤,发病几率将增加一倍,体内过多的脂肪会导致雌激素的不断增加,多余的雌激素被酯化后储存在脂肪组织内,并不断被释放进入血液,对乳腺组织产生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引发乳腺癌。

  环境因素

  美国冷泉港研究所的一项回顾性分析表明,女性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里,有216种化合物与乳腺癌相关,其中29种潜在致癌物质被大量生产。这些化合物广泛分布在,化妆品,汽油,药品,日用品,等生活用品中。家具和涂料以及人造革等也在我们身边挥发着有危害的物质。

  曾有一篇对陈晓旭的报道:由于大理石具有放射性物质,身体长期受到辐射,最终激发了抑癌细胞的缺失,直接导致异性生长细胞的过度生长,形成了内分泌系统的肿瘤。不能说这是一种物质的因素,但长期辐射下一定会促进乳腺癌或别的肿瘤的生成。

  个人生活习惯

  有些女性为了延缓衰老,用一些激素替代药物,一些女性长期用含有雌激素的丰胸产品,或不运动,口服避孕药物等,造成体内的内分泌激素失调,这也是乳腺癌的一个高危因素。

  年龄因素

  中国妇女的乳腺癌发病年龄在45-55岁左右,目前还有提前的趋势。在众多的而医学专家的研究中发现,月经来潮早,绝经晚的女性,更容易罹患乳腺癌,但总体趋势,还是根据年龄的增长,乳腺癌的患病率上升。

  精神因素

  全球四大疾病中,抑郁症是其中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估计,目前全球超过3亿人罹患抑郁症,中国抑郁症接近1亿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公共卫生健康学研的研究人员对2017名抑郁症人进行研究,历时13年,研究结果发现,与其他女性相比,重度抑郁症患者更有可能患上乳腺癌。在女性抑郁症患者中,80%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疾病,而抑郁症女性乳腺癌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5倍。这与生活有压力大,工作压力大,有一定关系。

  生育哺乳因素

  生育晚,结婚晚,不哺乳等,35岁以后才生育,40岁以上未曾哺乳或生育。有相关证据表明,也是乳腺癌的其中危险因素。熬夜,不运动,吸烟,饮酒,多次流产等,也跟乳腺癌有一定关联。

  良性疾病因素

  乳腺良性疾病和乳腺癌的关系,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

  乳腺良性病是多种乳腺疾病的总称。按照其癌变风险的高低可分为非增生性病变和增生性病变,其中后者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癌变风险增高。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良性病变都会癌变。

  因此,下一个乳腺癌患者,花落谁家,不是一个原因,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别再说,乳腺癌是因为遗传啦,不生育啦,熬夜啦,单一的原因了,它是多个原因,团伙作案,造成的。

  发现乳腺癌的方式有三种

  1、体检

  正常的体检一年一次,因此正规的体检机构和乳腺专业门诊,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癌,并给予合适的建议。因此,普通的体检结合乳腺超声检查,可以发现乳腺癌。

  2、自检

  如果每一位妇女能够像医生那样知道什么时间检查自己乳房,知道如何检查自己乳房,能够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就医,这就是每个家庭及社会之福。

  3、无意发现

  因大部分早期乳腺癌不会出现疼痛状况,因此在没有任何异常感觉的情况下,大部分女性从不会去医院检查乳房;而体检发现的乳腺癌也是有限的关注健康的人群。大部分乳腺癌都是自己发现后就医,但发现时已是乳腺癌中晚期了!

  体检中通过超声对乳腺癌的检出率稍高,其中:乳腺核磁共振,乳腺X线,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7.7%,76.8%,81.4%。

  如何进行自检?

  (一)看
在镜子面前站立,上肢自然放松,观察两侧乳房是否对称,双侧乳房形态有无异常,双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乳房皮肤有无凹陷或变形,双侧乳房皮肤有无红肿,橘皮改变,双侧乳头乳晕是否正常有无凹陷,挤压乳头有无分泌物及液体溢出。

  (二)触,正确的触诊方法:用一只手触摸另一侧乳房,手指肚与手掌心在同一水平。

  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从乳房的上方,外侧,下方,内侧,腋下五个方位按压触摸有无肿物,最后挤压乳头有无溢液,感觉皮肤下方有无改变

  (三)按,按压若触摸到肿物,按压肿物质地是否硬韧,是否活动。是否边界清楚,是否疼痛。感觉皮肤深部乳房组织的改变。

  (四)换,按照同样的次序,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侧乳房。

  自检的时间建议青春期后到育龄期妇女:月经干净后7-10天进行自我检查,因为这时候女性激素处于稳定状态,对乳房的影响最小。绝经期或绝经后妇女:每月固定一天进行自我检查。

2018-08-29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乳腺外科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