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如何远离糖尿病肾病?

胡肇衡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甲全国第21

  糖尿病是常见的流行病,在中国有超过一亿的众多糖尿病患者。每天有看不完的病人,糖友最大的心愿是“不用吃药”,最关心的问题是“吃药会不会损伤我的肾脏”。

  糖尿病是慢性糖脂代谢疾病,长期的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会引起全身的大血管和微血管损伤,历经10年20年最终导致肾脏、视网膜、心脑血管的严重并发症。今天就和糖友们说说糖尿病肾病,目前医院提供的降糖药物包括注射的胰岛素没有一类具有肾脏毒性作用。糖尿病由于长时间血糖控制不佳和血压高才造成肾脏损害,终至肾功能不全,使得一些降糖药不能正常使用。所以只有积极降糖,良好的血糖控制才是避免糖尿病肾病的正确途径。

  流行病学调查,美国的1462例大于20岁的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可达40%;上海1009例3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肾病高达64%。而且糖尿病一旦合并慢性肾病,其心血管的死亡率高出1倍以上。

  如此高的发病率糖友们如何回避呢?

  首先看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条件,反映肾功能的直接指标是肌酐清除率(GFR),也就是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尿液排出的速率,如果排出能力差了就是肾功能受损,见下表。临床可以通过血肌酐的生化测定来计算,经公式校正年龄等影响后称为eGFR。1期和2期的糖尿病肾病的血肌酐水平还在正常范围,需观察尿白蛋白测定来检出早期的肾病。当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达到30mg即为异常,考虑为微量蛋白尿期或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如果超过300mg则为大量白蛋白尿或临床蛋白尿期期称为糖尿病肾病期。简单可以通过检查尿液的微量白蛋白和血清的肌酐测定即可诊断大部分糖尿病肾病及程度。

  糖尿病肾病的主要诊断指标:

  以下任何一种表现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

  白蛋白尿AER≥30 mg/24h;  ACR≥30 mg/g

  或 GFR<60 ml/min/1.73m2  (GFR分期的3a期到5期) 。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的肾脏损害往往要经历一段时间,研究显示发病5年以内的1型糖尿病患者较少发生糖尿病肾病,所以对发病5年后的1型糖尿病应常规检查尿蛋白。2型糖尿病因发病较隐匿,很难判断真正的发病时间,所以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应常规检查尿蛋白。如果尿蛋白呈阳性,则须进行尿蛋白定量检查,同时要分析肾病的原因,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尿蛋白。随机尿蛋白如呈阴性应筛查尿微量白蛋白,如尿微量白蛋白为阳性,3~6月内应再检查2次以上,三次中如有两次呈阳性,考虑患者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呈阴性者,须每年至少复查一次。微量白蛋白尿对患者将来发生显性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预测性。如无特殊干预,约80%的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将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

  国际和国内指南均建议动态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血清肌酐(sCr)水平无论患者尿白蛋白是否正常,每年至少检测1次,用于进行慢性肾脏病(CKD)分期。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每年不少于1次。

  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1型糖尿病患者,如不经有效治疗,每年白蛋白排出量增加10%~20%,约10~15年后有80%的患者进入临床蛋白尿,10年后50%的患者发生终末期肾病(尿毒症)。2型糖尿病在确诊时,往往已有较长病程,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的发生率较高,如不经有效治疗伴微量白蛋白尿者约20%~40%进展到大量蛋白尿,20%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DCCT研究经积极控糖可使1型糖尿病患者的微量蛋白尿下降34~54%↓大量蛋白尿下降23~44%。UKPDS研究经积极控糖可使2型糖尿病的肾病和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下降37%。Meyers 报道,回顾性观察研究121,395成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展研究,早期诊断干预可使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危险性减少80%。

  糖尿病的治疗目的是控制各种并发症,延缓肾脏、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展。预防糖尿病肾病的核心治疗依然是如何良好的控制血糖,不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早期肾脏病变。已经发生早期肾病病变者更需积极控制高血糖、控制高血压,调节血脂等综合管理,减缓糖尿病肾病发展到终末肾病的速度,远离肾透析之苦。

2018-03-20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内分泌科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