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貌似冻疮的疾病

易善永肿瘤科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三甲

  冬季,到皮肤科看冻疮的人络绎不绝。然而,有些病人患的并不是真正的冻疮,而是其他与冻疮相似的疾病。这些患者一旦误诊,轻者久治不愈,重者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常见的易与冻疮混淆的疾病有:

  1、寒冷性多形性红斑

  它是最常见而极易与冻疮混淆的皮肤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时通常呈紫红或深红色斑丘疹,也可有水泡产生,可伴有全身症状。该病的发病原因不清,一般认为是人体皮肤小血管对寒冷等物理因素产生的一种变态反应。由于寒冷的刺激而引起人体暴露部位的小血管收缩;久之则小血管发生麻痹扩张使皮肤缺血缺氧,同时静脉回流受阻又造成淤血现象,从而产生皮肤血液循环障碍,故出现红斑、水泡甚至糜烂等皮肤损害。

  2、家族性“红斑”

  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女性多见,常自婴儿期开始发病,并持续终生。一般在受冷后半小时至4小时出现反应,损害为直径不超过2厘米的红斑丘疹,而非真正的风团,不痒,但有烧灼感;同时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肌痛、白细胞增多等全身表现。可持续至48小时,暴露于冷空气比冷水容易发病。如果用冰块试验即刻反应为阴性,即不出现风团。但在冰块试验后9~18小时,局部也可发生红斑和深部肿胀。

  3、获得性“风团”

  大多数病人的发病原因不清,有些病人在数月或数年以后对寒冷过敏现象会自行消失,但也有持久不愈者。另外,有少数是由体内其他疾病引起。患者皮肤暴露于寒冷后数分钟,局部出现痒性水肿和风团,严重时泛发全身。进入温暖的室内后数十分钟或数小时,风团可逐渐消退,痒也减轻。

  4、系统性红斑狼疮

  它是一种较常见的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其确切病因不明,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形成。以青年女性多见,其的皮肤和粘膜表现类似冻疮。如患者面部出现的蝶形红斑,在急性期有水肿、色鲜红,略有毛细血管扩张及鳞片状脱屑,严重者出现水疱、溃疡、皮肤萎缩和色素沉着;身体皮肤暴露部位出现的斑丘疹、紫斑等。

  5、变应性血管炎

  其发病因素较多而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药物及感染引起,本病以下肢发生红斑结节为主,有压痛,也可伴有紫癜、紫癜性丘疹、风团、丘疱、坏死溃疡等多形损害为主要表现。

  6、结节性红斑

  它是由某种原因所致的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血管炎,常侵犯双下肢,小腿内侧多见。本病好发于青年女性,一般以秋冬寒冷季节发病为多。表现为肢体双侧对称性或鲜红色、或暗红色、或紫红色结节性损害,压痛明显,一般不痒。

  7、结节性血管炎

  它是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皮肤小血管炎,好发于成人的下肢。在小腿或足部反复发生皮肤小结节,结节表面肤色正常或微红,结节有自发痛或压痛,发展慢,但有时呈急性经过,表面皮肤红热。一般沿浅静脉走行排列,自感轻微疼痛或有触痛,一般无全身症状。多不发生溃疡,约2~4周消失或遗留纤维性结节,消失很慢,可反复发作。

  8、硬红斑

  又称Bazin病。多发生于青年妇女小腿的屈侧,为结节性肿块,损害常常破溃。冬季易发病,因此本病与年龄、性别、寒冷及血液循环状态有关。病人常伴有肺结核、淋巴结核或其他脏器结核。硬红斑有结核样浸润,常发生干酪样坏死,一直被人认为是一种皮肤结核病,但不能查到结核杆菌,故认为是结核疹之一。

  9、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它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侵犯四肢血管为主的全身性非化脓性的动、静脉炎性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常见肢体发凉、怕冷、疼痛、有麻木感,足部小腿疼痛、间歇跛行甚或肢端溃疡和坏疽。病人平卧,抬高下肢,则足和小腿即呈苍白色,而低垂下肢则呈青紫色或红色。

  一般说来,在疾病表现典型时,冻疮与其他疾病区别并不困难。譬如冻疮一般具有下列特点:⑴季节性极强。冻疮发病是冬来春必去,高峰期相当于冬至到立春期间,而其他疾病损害是冬重春轻。⑵冻疮发病与寒潮关系密切,每次发病都因受冻而保暖不良所致。局部症状为遇冷麻木,遇热则痒,一般不伴有全身症状。溃疡愈合后遗留萎缩性疤痕。⑶冻疮损害部位每年固定一致,界限清晰,不融合,不扩展,不延伸。进步血管充盈时间明显延迟。⑷皮肤局部复温低于周围皮肤,热辐射后复温高于周围皮肤。但是,如冻疮长期不愈或久治不愈,应请医生找出原因,以免延误病情。当怀疑自己患有冻疮,最好请医生确诊后再用药。

2023-12-06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肿瘤内科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