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是一种临床极其常见的症状,病因十分复杂。70%的新生儿和婴儿曾经因为胀气疼痛,尤其常见于1-4月龄的幼儿,主要是由于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善,难以有效的消化食物,排气或排便不畅所致。如果有不洁进食史或不当进食史,吃的东西杂乱,要考虑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也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常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往往先有发热,后有腹痛。腹痛部位以右下腹多见,在抗感染治疗后很快恢复。如果孩子有阵发性哭闹、腹痛,伴有呕吐或果酱样大便,要考虑肠套叠,需要及时就医。孩子腹痛的时候,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腹痛位置、持续的时间、有没有继续加重。如果孩子一般状态良好,疼痛也没有持续加重,可以在家观察。如果肚子疼持续加重,伴有体温增高,并且呈现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可能是阑尾炎。如果在腹股沟区发现包块或者一侧阴囊增大,考虑疝气,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小儿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常出现反复的阵发性腹痛,没有规律性,以上腹部和脐周疼痛为主,同时伴有上腹部的压痛、厌食、消瘦、呕吐、反酸等典型表现,多数的患儿有饮食不洁、饥饱不均或者吃生冷食物的情况。进食过程中或餐后腹痛要考虑慢性胃炎,反复发作的脐周及上腹部疼痛,有烧灼感,饥饿或夜间多发,考虑十二指肠溃疡。小儿慢性胃炎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以饮食治疗和药物综合治疗为主。如果孩子腹痛,下肢有紫癜样皮疹,同时有关节痛,要考虑过敏性紫癜。如果孩子有食物过敏史,在进食鱼、虾、蛋类等食物后出现风疹样皮疹,还有脐周痛,伴有呕吐或腹泻等症状,要考虑腹性荨麻疹。小儿肠痉挛也是腹痛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又叫做小儿胃肠生长痛,主要是由于肠壁肌肉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它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受凉、暴食、大量冷食、婴儿喂乳过多等,多见于3-12岁的儿童,机理主要是孩子生长发育快,机体血液供给在一段时间内相对不足,肠道在暂时缺血的状态下出现痉挛性收缩引起疼痛。另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会导致肠壁神经兴奋和抑制作用不协调,引起肠管平滑肌强烈收缩出现疼痛,其主要特点是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作,每次疼痛的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以腹周疼痛为主,其次是上腹部,可伴有呕吐,疼痛没有一定的规律性,缓解后孩子精神状态、饮食和活动恢复正常。小儿腹痛的原因很多,还有蛔虫病、肠梗阻、梅克尔憩室、胰腺炎、肠扭转、肿瘤、肺炎等都能够引起腹痛。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腹痛的变化,如果腹痛不见好转或加重要,要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