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是精神心理科疾病的统称,目前常用的分类法为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共包括10种类型,并非8种类型,主要为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药物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型及应激诱发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成人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心理发育障碍以及儿童期心理障碍。
1、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指脑部出现感染、外伤、肿瘤等病变引起的一种精神障碍,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困难、思维不连贯、缺乏主动性等现象。
2、精神活性药物所致精神障碍:多由于使用精神类药物等,导致神经功能异常,而造成性格扭曲、心理障碍。
3、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涉及视野、感知觉、思维、情感等多方面障碍,以及活动不协调等,而且病情比较严重,多存在家族遗传性,也可能由于精神刺激引发。
4、情感性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情感异常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精神病,而且还会有周期性发作以及间歇期完全正常的特点,也叫做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5、神经症型及应激诱发精神障碍:患者通常具有一定自知力,且能分清幻想与现实,但长期处于精神痛苦、焦虑的状态下,导致行为受到影响,但通常可维持正常社会活动。
6、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就是指患者因内脏器官、各系统疾病、躯体感染等引起的精神障碍,但并不包括脑部受损时出现的精神障碍。
7、成人人格障碍:人格障碍就是指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影响,出现的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持久性固定行为模式,不仅会对自身带来痛苦,还有可能会危害到周围人。
8、精神发育迟滞:多由于遗传、成长环境影响,导致智力发育不全,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类疾病。
9、心理发育障碍:具体病因不明,主要以心理功能发育异常为主要表现,无法正常运动、学习,多与神经系统发育迟缓有关。
10、儿童期心理障碍:通常指在躯体健康、大脑发育正常的情况下,在儿童期、少年期出现的行为障碍,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善。
出现心理障碍后应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诊,通过颅脑CT、脑电图等明确诊断,需要注意的是精神类药物存在撤药反应和神经抑制等作用,因此不能擅自改变药量,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