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血浆胆红素浓度超过34.2mol/L(20mg/L)时,肉眼可见皮肤、黏膜和巩膜的黄染,临床上称之为显性黄疸。
显性黄疸是一种临床表现,指的是当血浆中的胆红素浓度超过34.2mol/L(20mg/L)时,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巩膜出现明显的黄染,这种黄染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通常与肝脏疾病、胆道梗阻、溶血等因素有关。
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在红细胞破坏后会被分解为胆红素,并转运至肝脏。在肝脏中,胆红素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和结合过程,最终被排泄到肠道中,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当胆红素的生成、转运、代谢或排泄出现异常时,会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从而引起显性黄疸。除了黄染外,显性黄疸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疲倦、食欲不振等。
当血浆胆红素在17.1-34.2mol/L(10-20mg/L)时,肉眼观察不到皮肤和巩膜的黄染现象,称为隐性黄疸。
无论是什么黄疸,在生活中均需要积极面对,在饮食上需要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尤其是油炸食品和加工肉类,建议选择低脂肪的食物,如水煮或蒸煮的食物,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