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引起大学生心理焦虑的诱因较多,如就业压力、感情压力、经济压力,如果不合理用脑、人际关系紧张、生活自理能力差,也可能会导致心理焦虑,建议积极改善。
1、就业压力:大学生在毕业时容易产生焦虑现象,可能是担心找工作会比较困难,对自己能力不够自信,或者是害怕进入社会,此时建议放平心态,多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避免给自己太大的工作压力,可以缓解焦虑情况。
2、感情压力:进入大学后,如果感情不顺利,可能会感到焦虑、伤心,尤其是在毕业前夕,可能会因为异地等原因,而面临分手的情况。此时可以及时与亲人、朋友进行沟通,多与爱人互相理解,逐步处理好感情问题,可能焦虑症状可改善。
3、经济压力:有些大学生可能上大学之后想要独立自主,但是经济方面无法完全独立,仍然要依赖家庭,可能会形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产生焦虑表现。建议放平心态,可以通过兼职或者是毕业后积极工作实现经济独立,避免给自己太大的经济压力,在学校的时候重点把控好学习即可。
4、不合理用脑:如果为了提高学习成绩,经常熬夜复习,可能会导致作息不规律,大脑不能得到充分休息,容易焦虑。此时大学生应该平衡好学习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时间,高效率学习,还可以通过跑步、散步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
5、人际关系紧张:如果大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或者是性格比较急躁,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比较差,可能会出现焦虑情绪,建议大学生平时应多与同学、老师交流。并且注意与他人交流的方式,避免过于急躁,可以相约一起游戏、运动等,更有益于改善关系。
6、生活自理能力差:如果在高中时期比较依赖家长,进入大学后自理能力比较差,不能适应大学生活,也会出现焦虑情绪,此时应多与老师、同学沟通,多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有助于缓解症状。
如果大学生焦虑情况严重,影响夜间睡眠,持续时间比较久,建议前往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诊,通过焦虑自评量表测评,以及医生问诊等明确具体情况,之后再由医生进行心理疏导治疗,帮助缓解焦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