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检查
检查概述
肺通气显像是将放射性气体或放射性标记的气溶胶经呼吸道送入双肺,然后用放射性显像装置在体外探测双肺内放射性分布,用以判断气道及肺泡气体充盈情况。放射性气溶胶在肺内分布与局部肺通气量成正比,因此通过体外显像可以评估双肺的通气情况,从而了解气道的通畅性以及各种肺疾病的通气功能。
检查目的
肺通气显像可以判断气道通畅情况及肺实质病变的通气状态、评估肺功能。此外,结合肺灌注显像判断是否存在肺栓塞,明确栓塞部位、范围、严重程度等,并可用于治疗后的疗效判断。
检查风险
1.放射性气体及气溶胶有一定辐射性,可能会诱发白血病或癌症,但是辐射剂量在国家规定安全范围内,且目前尚未见该项检查诱发疾病的报道。
2.极个别患者可能会对显像剂过敏,这时可能需要终止检查,进行抗过敏治疗。
检查科室
呼吸内科、胸外科
检查费用
约300元
检查前
检查准备
1.详细告知医生病史、过敏史等情况。
2.了解检查过程,以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检查。
3.取下胸部金属装饰品。
4.清痰,训练平稳适当深度的呼吸。
5.接通雾化器各管口,患者用嘴咬住口管,用鼻夹夹住鼻子试吸氧气,以适应此种呼吸方式。
是否空腹
否
检查适应症
1.与肺灌注显像配合鉴别诊断肺栓塞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2.了解呼吸道通畅情况及各种肺疾病的通气功能变化,配合排查肺不张、肺寄生虫病。
3.临床低度怀疑患有肺栓塞的人群。
4.有肺栓塞复发高危因素的人群。
5.急性肺栓塞后3个月进行复查。
检查禁忌
1.不能配合者。
2.对显像剂过敏者。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4.心血管患者,建议咨询专科医师。
检查中
检查过程
1.受检者先用口管吸入足量放射性溶胶或气体,随后漱口。
2.进入检查室,医生再次核对受检者姓名。
3.受检者平卧于SPECT检查床上,保持身体平直,双手抱头体位不动。
4.随后机器会转动采集图像,机器转动时会出现轻度噪声,属于正常现象。
5.采集图像过程中,若需要变化体位,受检者配合医生口令变化体位即可。
6.检查结束后,即可离开检查室。
不适反应
呼吸不畅,多是由于患者不适应咬口管呼吸气体,但是大多患者能够耐受。
注意事项
1.避免吞咽动作,以防止放射性气体过多进入消化道,影响肺通气显像质量。
2.注意平稳呼吸,以减少呼吸伪影对肺显像的干扰。
3.检查过程中若出现严重不适症状,如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告知医生。
4.操作者及受试者做好放射防护。
检查后
报告产出时间
检查后1个工作日。
注意事项
1.多饮水、多排尿,加速放射性药物排泄。
2.注射药物24 h内避免接触儿童和孕妇,同时避免与家人密切接触。
检查报告解读
检查所见
观察肺通气动态显像图像放射性分布情况,从而得出诊断结果。
常见诊断
肺通气显像未见明显异常、气道狭窄不畅、气道完全性阻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等。
表示正常的结果
双肺轮廓完整清楚,双肺放射性分布均匀对称,未见明显稀疏、缺损区,肺通气显像未见明显异常。
表示异常的结果
气道狭窄不畅
异常结果描述:
右/左肺内见局限性放射性浓聚热点,其远端放射性分布多正常。
异常结果的可能疾病:
气道占位性病变
诊疗建议:
建议到呼吸内科或胸外科就诊,完善检查,以明确治疗方案。
气道完全性阻塞
异常结果描述:
右/左肺内局部见放射性缺损区,余肺内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异常结果的可能疾病:
气道完全性阻塞
诊疗建议:
建议到呼吸内科或胸外科就诊,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相应治疗。
放射性分布减低
异常结果描述:
右/左/双肺内局限性/多发放射性分布减低区。
异常结果的可能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阻塞性肺气肿
肺通气显像与肺灌注显像不匹配
异常结果描述:
肺灌注显像上,右/左/双肺内局限性/多发放射性分布减低区,在肺通气显像上未见明显放射性分布减低区。
异常结果的可能疾病:
肺栓塞
、肺动脉闭锁
、肺动脉发育不全或缺如
、肺动脉狭窄
、肺寄生虫病变
参考资料
[1] 安锐,黄钢.核医学(第 3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65-267.
[2] 李少林,王荣福 主编. 核医学.2008.第133-134页.
[3] 杨国仁,卢婷婷.肺通气和肺灌注显像[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9,16(5):548-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