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检查
检查概述
腰椎穿刺术是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应用非常普遍的一项辅助检查。该操作是将穿刺针经相邻两个腰椎(通常选择第3和第4腰椎)之间的间隙刺入脊髓蛛网膜下腔,便于测定脑脊液压力、观察脑脊液的透亮度和颜色,同时可以收集脑脊液,用于后续的实验室检验,亦可注入药物。
检查目的
腰椎穿刺术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脱髓鞘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吉兰-巴雷综合征)、脑和脊髓肿瘤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脑炎、副肿瘤综合征、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通过测定脑脊液的压力明确颅内压的高低、注入放射性核素行脑池显像以及注入造影剂行脊髓造影。此外,腰椎穿刺术还能用于其他药物(如:化疗药物)的注入。
检查风险
1.低颅压综合征: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与体位相关的头痛,头痛于坐起或站立时加重,平卧位时减轻。低颅压综合征出现时,需卧床休息、多饮水,必要时补液治疗。一般预后良好,数天后即可缓解。
2.脑疝形成:多发生于有颅内高压的患者,可在穿刺当时或术后数小时内发生。故行腰椎穿刺术之前,经严格的术前评估,有脑疝形成风险的患者可先使用脱水剂再进行操作。
3.穿刺失败:如患者存在过度肥胖、严重的腰椎退行性病变、脱水,或有腰椎手术史、近期曾行腰椎穿刺术,可能会导致操作失败。医生操作熟练、经验丰富可降低其可能性。
4.神经根痛:如果针尖刺伤马尾神经,会引起神经根痛。一般情况下无需处理,可自愈。
5.出血:少见,一般由穿刺失误造成的出血可很快自行止住,若出血过多可对症治疗。
6.感染:少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可避免。
检查科室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感染科、麻醉科
检查费用
300-500元(不包括检验相关的费用)
检查前
检查准备
1.患者需排空膀胱。
2.避免精神紧张。躁动不安不能配合者,术前需要使用镇静剂。
3.术前保证作息规律,避免感冒、发热、皮肤感染等。
4.配合医生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头部CT等。
是否空腹
否
检查适应症
1.脑、脊髓的感染性病变,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脑炎、颅内寄生虫等患者,需要通过腰椎穿刺术获得脑脊液检查明确诊断,随访治疗效果。
2.用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鉴别。
3.颅内病变如头痛、抽搐、肢体瘫痪等病因不明者。
4.脑或脊髓转移性癌肿,可在脑脊液中找到癌细胞。
5.通过对脑脊液动力学改变及常规、生化检查来确定脊髓病变性质。
6.需要进行造影检查者,如空气造影、椎管碘油造影等。
7.椎管内注入药物及随访疗效或进行脑脊液置换疗法患者。
检查禁忌
以下人群不适宜进行腰椎穿刺术:
1.脑疝患者;
2.后颅窝病变或颅内占位病变,颅内压明显增高患者;
3.穿刺部位皮肤软组织感染或穿刺部位腰椎畸形、骨质破坏患者;
4.开放性颅脑损伤或伴有感染的脑脊液漏患者;
5.处于休克、全身衰竭状态的患者;
6.明显出血倾向或病情危重不宜搬动者;
7.严重肺部疾病患者,如哮喘、呼吸衰竭不能平卧;
8.脊髓外伤急性期患者;
9.脊髓占位性病变患者。
检查中
检查过程
1.患者采取去枕侧卧位,背部与检查床垂直呈90度,低头屈颈,双手抱膝,脊柱前屈。
2.患者充分暴露穿刺区域皮肤,医生选择穿刺点,通常在腰3和腰4椎间隙,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及麻醉,注射麻醉药时患者会出现疼痛感,应尽量忍受。
3.待麻醉生效后,医生用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斜向上方进针,经过韧带进入到蛛网膜下腔后抽出针芯,收集脑脊液,患者在此过程中应保持静止,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4.穿刺完成后医生拔出穿刺针,并覆盖纱布,胶布固定,并将脑脊液送至检验科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
不适反应
穿刺过程中和穿刺后,腰部穿刺处会有酸胀、疼痛感。
注意事项
腰穿过程中应保持体位不动,不要随便说话和活动。
检查后
报告产出时间
报告出具的时间据检验的指标不同而不同。脑脊液细胞数、蛋白、糖、氯及常规染色结果可在数小时~24小时内出具;脑脊液培养3~5天内出具报告;脑脊液寡克隆带7天内出具;抗体和病毒检测7天内出具。
注意事项
1.腰穿结束后,患者应去枕平卧6小时,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2.部分患者腰椎穿刺后可出头痛症状,卧位时减轻,站立时加重,多在腰穿后1~7天发生,可持续数天,此时患者需卧床休息、多饮水,严重的可补液治疗,数天后即可好转,但颅内压较高者则不宜多饮水。
3.术后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止穿刺处感染。
检查报告解读
简短描述
经腰椎穿刺术获得的脑脊液蛋白质测定检查报告包括受检者个人信息、检查项目和检查结果。
检查所见
医生通过腰椎穿刺术得到的脑脊液中所测定的蛋白质的改变情况。
常见诊断
检测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某项或多项指标不在正常范围内。
表示正常的结果
1.总蛋白:0.15~0.45g/L(15~45mg/dl);
2.前清蛋白:0.02~0.07g/L(2%~7%);
3.清蛋白:0.56~0.76g/L(56%~76%);
4.α1球蛋白:0.02~0.07g/L(2%~7%);
5.α2球蛋白:0.04~0.12g/L(4%~12%);
6.b球蛋白:0.08~0.18g/L(8%~18%);
7.g球蛋白:0.03~0.12g/L(3%~12%)。
表示异常的结果
前清蛋白增加
异常结果描述:
脑脊液中前清蛋白含量增加,超过正常值范围。
异常结果的可能疾病:
脑积水
、脑萎缩
异常结果分析:
前清蛋白增加见于脑积水、脑萎缩及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诊疗建议:
脑积水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药物治疗减轻颅内压;脑萎缩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案,主要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
清蛋白增加
异常结果描述:
脑脊液中清蛋白含量增加,超过正常值范围。
异常结果的可能疾病:
脑血管病变
、椎管阻塞
、脑肿瘤
异常结果分析:
清蛋白增加见于脑血管病变、椎管阻塞及脑肿瘤等。
诊疗建议:
需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进行头部CT、脑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脑血管病变后,需进行抗血小板凝集、他汀类等药物治疗。
α1和α2球蛋白增加
异常结果描述:
脑脊液中α1和α2球蛋白含量增加,超过正常值范围。
异常结果的可能疾病: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急性期
异常结果分析:
α1和α2球蛋白增加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急性期、脊髓灰质炎等。
诊疗建议:
可进一步行脑脊液细菌培养,明确细菌类型后针对性药物治疗。
β球蛋白增加
异常结果描述:
脑脊液中β球蛋白含量增加,超过正常值范围。
异常结果的可能疾病:
动脉硬化
、脑血栓
异常结果分析:
β球蛋白增加见于动脉硬化、脑血栓等脂肪代谢障碍。
诊疗建议:
需明确引起动脉硬化和脑血栓等疾病的基础疾病,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进行扩管、溶栓等治疗。
参考资料
[1]万学红,卢雪峰.主编.诊断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328-329页.
[2]贾建平,陈生弟.主编.神经病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第122-124页.
[3]Roger P.Simon,Michael J.Aminoff,David A,Greenberg.Clinical Neurology(Edition 4).2001.328-331.
[4]胡富清.腰椎穿刺术[J].中国临床医生,2000(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