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三项通常是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这三项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简称,主要是检测血清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值是否正常,检测结果不仅能反映肝脏损害的程度,对黄疸的鉴别尤其具有重要价值,临床常用于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病因诊断和鉴别。
1.出现黄疸症状,怀疑有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患者。
2.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用于辅助判断其属于病理性黄疸还是生理性黄疸。
3.胆囊炎、胆囊息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慢性肝炎等肝胆疾病患者用于评估肝脏功能。
4.确诊上述肝胆疾病者,用于治疗后的观察随访。
胆红素三项测定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操作者进行以下采血操作:
1.门诊患者遵医嘱采用坐位,侧身坐,使上身与地面垂直,将手臂置于稳固的操作台面上,并且充分暴露采血部位。病房患者采用仰卧位,使上臂与前臂呈直线,手掌略低于肘部,充分暴露采血部位。
2.操作者会选择肘部合适的血管,并在穿刺点上方6cm扎止血带,患者应配合攥拳。
3.操作者为患者消毒局部皮肤,绷紧皮肤进针,接入真空采血器,抽血至所需刻度,放松止血带。
4.抽血完成后患者可放松拳头,使用无菌棉签按压2~3分钟针眼以止血。
血清总胆红素:3.4~17.1μmol/L
血清直接胆红素:0~6.8μmol/L
血清间接胆红素:1.7~10.2μmol/L
总胆红素增高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增高见于出生48小时内的足月儿,在满月时可恢复至正常。病理性增高可见于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例如肝硬化、肝炎等疾病所致的肝胆功能异常,导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值,可造成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疾病可导致溶血性黄疸,肝胆道阻塞可导致梗阻性黄疸。总胆红素降低多见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恢复期,癌症或慢性肾炎引起的贫血等。
总胆红素增高、降低时可见于多种疾病,应积极就诊明确病因后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肝炎建议采取综合疗法,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适当辅以药物,避免诱因,合理应用药物;肝移植手术是肝硬化治疗最有效的方法;肿瘤引起应积极手术切除联合化疗;贫血时应进行支持疗法、免疫抑制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肝胆道阻塞性疾病,需立即解除胆道梗阻,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溶血性疾病需及时到血液科就诊。
血清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提示为梗阻性黄疸,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损害(特别是疾病后期)、胆石症等。当肝细胞有轻微损伤时,血清总胆红素尚在正常范围时,直接胆红素可已经出现升高,间接胆红素降低,可作为肝功能已有损害的依据。血清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提示为溶血性黄疸,多见于溶血性疾病。
确诊具体疾病后采取针对性治疗。阻塞性黄疸患者应明确病因,根据原发病进行治疗,如胆道梗阻者应及时进行手术疏通胆管;胆石症应行手术取石,同时应用利胆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溶血性疾病需及时到血液科就诊,查清原发疾病进行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