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测定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的方法对人体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临床常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几项指标进行测定,是了解肝合成功能的检测项目。此项检查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是临床上大部分科室常用的检查项目。
1.肝脏疾病、慢性肾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2.消耗性疾病患者,如恶性肿瘤、结核病等。
3.休克、昏迷患者。
进行蛋白质测定时临床常需要采集血液,具体过程如下:
1.操作者会选择合适的静脉,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小枕,在穿刺部位上方6cm处扎紧止血带。
2.操作者会常规消毒皮肤,患者应握拳使静脉充盈。
3.针头刺入静脉抽血至所需量,此过程中要保持身体呈静止状态。
4.抽血完毕后患者松拳,并按压进针点3-5分钟。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的参考区间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新生儿、婴幼儿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稍低)。成年人血清总蛋白65-85g/L(双缩脲法);白蛋白40-55g/L(溴甲酚绿法);球蛋白20-30g/L;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为1.2-2.4:1。
1.血清总蛋白偏低:即<60g/L,属于低蛋白血症,常见于蛋白合成减少,如严重肝损害、先天性抗体缺乏症等。以及蛋白摄取减少,如营养缺乏和营养不良。还可见于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大面积烧伤以及蛋白丢失性肠病等。
2.血清总蛋白偏高:即>80g/L,属于高蛋白血症,常见于蛋白合成增多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血液浓缩,如脱水;还可见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脓毒症、梅毒、麻风、疟疾等。
3.白蛋白偏低:即<25g/L,属于低白蛋白血症,常见于蛋白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或白蛋白合成减少,如肝细胞损害。也可见于蛋白消耗增多如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症结核等消耗性疾病,还可见于肾脏疾病,如蛋白尿、肾病综合征等。
4.球蛋白偏高:多见于严重肝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等。也可见于肝外慢性炎症和感染,如结核、麻风等。
5.球蛋白偏低:与肝疾病关系较少,可见于先天性B淋巴细胞缺陷、先天性无免疫球蛋白血症,以及用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治疗。严重肝、肾疾病晚期也可导致。
临床上导致蛋白质测定指标异常的原因较多,可见于全身性疾病,也可由于某些器质性病变导致,因此一旦查出此类指标异常,应及时明确病因,针对原发疾病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