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冲洗试验是指医生使用导尿管或无针头注射器反复冲洗尿道,直至澄清的洗出液流出后,收集患者少量尿液并送检,观察尿液颜色、透明度,并做尿沉渣镜检等相关检查,是检查尿道功能是否正常的有效手段之一。
1.有尿急、尿痛、尿液浑浊以及颜色改变的人群。
2.尿路感染者。
1.患者取仰卧位,两腿屈膝外展,充分暴露外生殖器、尿道口及周围皮肤,医生进行常规尿道口消毒、铺巾。
2.医生将导尿管或去针头的注射器慢慢插入尿道约2~3cm,医生会用手指按压会阴的尿道部位后,使用3%温硼酸液反复冲洗至澄清的洗出液流出为止。
3.冲洗结束后,医生再对患者会阴部及尿道口予以常规消毒,松开手指后,患者排尿少许于试管中。
4.将收集的尿液送入检验科进行检查。
正常尿液呈淡黄色,清晰透明状态,尿沉渣镜检结果为阴性。
常见的正常尿沉渣镜检数据:
1.红细胞,玻片法平均0~3个/HPF,定量检查0~5个/μl;
2.白细胞和脓细胞,玻片法平均0~5个/HPF,定量检查0~10个/μl;
3.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无;移行上皮细胞:无或偶见;鳞状上皮细胞:男性偶见,女性为3~5个/HPF;
4.管型,偶见透明管型。
尿液呈红色、黑褐色、蓝色、淡绿色;尿液呈深黄色,但深黄色尿液振荡后泡沫呈乳白色;尿液呈白色,包括乳糜尿、脓尿、结晶尿。
1.红色尿液,见于泌尿生殖系统出血、血管内溶血、肌肉组织损伤、食物、药物影响等。
2.深黄色尿液,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部分患者由于服用一些药物如呋喃唑酮、维生素B2等尿液可呈黄色或棕黄色外观。
3.乳糜尿,见于丝虫病,也可见于结核、肿瘤、腹部创伤或由手术等引起肾周围淋巴循环受阻、妊娠或分娩、类脂性肾病综合征、长骨骨折骨髓脂肪栓塞。
4.脓尿,多见于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及前列腺炎、精囊炎等。
5.结晶尿,见于磷酸盐和碳酸盐结晶,还可见于尿酸盐、草酸盐结晶。
6.黑褐色尿液,见于重症血尿、变性血红蛋白尿,也见于酪氨酸病、酚中毒、黑尿酸症或黑色素瘤等。
7.蓝色尿液,见于蓝尿布综合征,也见于尿蓝母、靛青生成过多的某些胃肠疾病。
8.淡绿色尿液,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新鲜尿液发生浑浊,多由盐类结晶、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细菌、乳糜等因素所致。
1.尿液红细胞异常增多,包括均一性红细胞增多、非均一性红细胞增多、混合型红细胞。
2.白细胞和脓细胞增多。
3.上皮细胞异常增多,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增多、移行上皮细胞数量增多、鳞状上皮细胞数量增多。
4.管型类型异常,包括透明管型增多、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脂肪管型、肾衰管型。
1.尿液红细胞异常增多:(1)均一性红细胞增多:见于肾小球以外部位的泌尿系统出血,如尿路结石、损伤、出血性膀胱炎、血友病、剧烈活动等;(2)非均一性红细胞增多: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肾病综合征,此时多伴有蛋白尿和管型;
混合型红细胞:以上2种红细胞混合存在。
2.白细胞和脓细胞增多:主要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肾移植排斥反应、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新月形肾小球肾炎、阴道炎和宫颈炎等。
3.上皮细胞异常增多:(1)肾小管上皮细胞增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2)移行上皮细胞数量增多:提示泌尿系统相应部位病变,膀胱炎、肾盂肾炎,移行上皮细胞明显增多,并伴有白细胞增多;(3)鳞状上皮细胞数量增多:主要见于尿道炎,并伴有白细胞或脓细胞数量增多。
4.管型类型异常:(1)透明管型增多:见于肾实质性病变;(2)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病变、肾小球出血;(3)白细胞管型:见于肾脏感染性病变或免疫性反应;(4)上皮细胞管型:见于肾小管坏死;(5)颗粒管型:见于肾实质性病变伴有肾单位淤滞;(6)蜡样管型:见于肾单位长期阻塞、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7)脂肪管型:见于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8)肾衰管型:见于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出现于慢性肾衰竭,多提示预后不良。
患者需根据医生指导进一步行泌尿系统超声、尿路平片、静脉尿路造影、泌尿系统CT等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