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检查
检查概述
鼻咽部活组织检查是从活体取组织物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的一种检查方法。鼻咽解剖位置隐蔽,不能肉眼直视,可在间接鼻咽镜、鼻咽纤维镜、电子鼻咽镜等的辅助下,利用活检钳取下鼻咽部肿物的局部组织。
检查目的
部分鼻咽部肿物肉眼难以观察,即使可观察到,表现也可能不典型,难以直接诊断,鼻咽部活组织检查可帮助患者明确其鼻咽部肿物的具体病理性质,是目前明确鼻咽癌的重要检查手段,可辅助医生为患者制定有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检查风险
1.麻醉不足时可能产生剧烈疼痛。
2.可能导致鼻咽部损伤。
3.肿物血供丰富者可能出血较多。
检查科室
耳鼻喉科
检查费用
100~300元
检查前
检查准备
1.与医师详细沟通,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是否需要行该检查。
2.患者向医生了解具体检查方法及风险,做好心理准备,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3.仔细向医生核对有无过敏史。
是否空腹
否
检查适应症
1.鼻咽肿物待查者。
2.鼻塞、鼻衄、鼻咽部肿痛者。
检查禁忌
1.鼻咽部纤维血管瘤、颅底肿瘤不宜活检,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
2.黑色素瘤临床易诊断,活检易扩散,不宜活检。
3.麻醉剂过敏体质者、血管外露者。
检查中
检查过程
1.患者根据身体情况可以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将酌情向患者鼻咽部滴入1%的麻黄素,然后向患者鼻咽部喷2%丁卡因进行表面麻醉。
2.经口腔或鼻腔插入鼻咽镜,患者在术中可以深呼吸,平静心情,保持呼吸节律,不可移动身体或转动头部。
3.医生固定鼻咽喉镜,护士操纵活检钳,经医生确认活检部位后,护士钳取组织,此时患者可能感到轻微疼痛,尚可耐受,应继续保持头部及身体不动。如有血流到口腔,不可咽下,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舌尖慢慢将血顶到嘴边,医生使用负压吸引器给予吸除。
4.取出组织放进标本袋,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后,与病历单一起放进病理标本盒送病理科检查。
不适反应
1.检查过程中,医生将向患者鼻咽部滴入麻黄素,以收缩鼻甲、鼻腔及鼻咽喉粘膜,此时患者可能出现鼻腔、鼻咽部轻微烧灼感、干燥感、头痛等反应。
2.钳取组织后患者可能感到鼻咽部出血、刺激感,不必慌张,医生会及时处理。
注意事项
1.患者在术中需注意保持呼吸节律,避免紧张引起呛咳,口腔入镜者用鼻呼吸,鼻腔入镜者用嘴呼吸,但不可移动身体或转动头部。
2.护士钳取组织时患者可能感到轻微疼痛,应继续保持头部及身体不动,如出现难以耐受的情况可及时向医生示意。
检查后
报告产出时间
一般检查后3~5天可出报告。
注意事项
1.术后患者取坐位用手捏住鼻子2~3分钟,如有血流到口腔应轻轻吐出,不要吞咽或做回吸动作。
2. 疼痛术后1小时左右会缓解,出血也会自行止血,应该避免擤鼻涕及用力回吸,活检后几天内唾沫中带少许血丝是正常现象,不必紧张。
检查报告解读
检查所见
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患者钳取的组织得出诊断结果。
常见诊断
未见异常、鼻咽癌、鼻咽乳头状腺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鼻咽部血管纤维瘤。
表示正常的结果
表面覆呼吸型纤毛拄状上皮,也常见一定数量的鳞状上皮。黏膜反折形成隐窝,其下为间质。间质富含淋巴组织,其内常包含淋巴滤泡。表面或隐窝上皮常被小淋巴细胞所浸润,淋巴细胞浸润和中断上皮使上皮成为网状结构及少许浆黏液性腺体。
表示异常的结果
鼻咽癌
异常结果描述:
大体观察肿瘤较平滑地突出于黏膜表面,呈散在的结节状,表面有或无溃疡,或有一个明显浸润的霉菌状肿物。镜下局灶性或弥漫分布的癌细胞丰满或梭形,呈束状排列。校形细胞的核仁常不如合体细胞明显。
异常结果的可能疾病:
鼻咽癌
鼻咽乳头状腺癌
异常结果描述:
肿瘤质地柔软或有砂粒感并向外生长,外观呈乳头状、息肉状或菜花状。肿瘤细胞由微小的树状分支的乳头状小叶和密集的腺体构成。肿瘤组织的柱状或假复层上皮细胞含有温和的圆形或卵圆形的细胞核和小的核仁。核分裂相很少见;局部可能会找到坏死灶。一些病例可见砂粒体。肿瘤组织无包膜,并且浸润周围间质。
异常结果的可能疾病:
鼻咽乳头状腺癌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异常结果描述:
黏膜间质可见密集弥漫的大或中等大的淋巴细胞浸润。可以有或没有溃疡和坏死,少数病例有血管浸润。肿瘤细胞可类似中心母细胞或免疫母细胞或呈现非特异性的母细胞样外观。细胞核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折叠,有多个位于核膜旁的小核仁或位于中央的单个明显的核仁。
异常结果的可能疾病: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鼻咽部血管纤维瘤
异常结果描述:
带有圆形或多结节轮廓的息肉,切面呈红色,灰色到棕褐色。偶尔在血管壁上可以发现弹力纤维。超微结构下间质细胞核呈分叶状,核内有包涵体,有数量不等的粗面内质网、细丝、半桥粒、灶状基底膜和明显的胞饮泡,提示其为杂合性的间叶细胞。
异常结果的可能疾病:
鼻咽部血管纤维瘤
参考资料
[1]普自红,陈娥.电子鼻咽喉镜下行鼻咽活检术患者的护理[J].养生保健指南,2018,(16):177.
[2]严晓菊,方舒,黄国威,等.疑似鼻咽癌的成人鼻咽部肿物的临床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53(7):519~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