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检查
检查概述
胃电图是一种非侵入性、无痛非创伤性的胃动力检测手段,是经腹部体表电极记录胃肌电活动的电信号,从胃电图记录上获得胃电慢波频率、振幅、规律性。用多个电极进行记录,还可以获得慢波传播方向、胃电活动是否偶联等信息。
检查目的
胃电图主要用于出现消化不良、如腹痛、腹部不适、嗳气、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或者临床上怀疑胃动力异常,进一步对诊断进行佐证时,也可进行胃电图检查。此外,对于临床上服用药物或进行其他治疗的患者,也可进行胃电图进行检测治疗效果或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检查科室
消化内科、胃肠外科
检查费用
约40元
检查前
检查准备
1.与医师详细沟通,了解患者病史,需要精神放松,避免骨骼肌痉挛,明确是否需要行该检查。
2.检查前一周内避免使用胃动力药,检查前空腹6小时以上。
3.对于十分消瘦、肥胖,皮下水肿显著或估计有明显的低张胃或牛角胃者,应行X线或超声检查确定胃在体表的投影位置。
4.电极部位的皮肤需认真清洗,去除污垢及表皮老化细胞。
5.按医生给的进餐标准准备好检查中的进餐食物。
是否空腹
是
检查适应症
1.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2.不能解释的恶心和呕吐者。
3.怀疑有胃动力紊乱者。
4.观察药物或手术对胃肌电活动的影响。
检查禁忌
1.严重心功能疾病、肺部疾病或其他疾病而不能长时间静卧者。
2.各种原因造成的全身高度水肿者。
3.局部皮肤敏感者。
检查中
检查过程
1.患者取平卧位躺于检查床,充分暴露腹部。
2.胃部体表放置电极的部位剃去体毛,用清洗剂和酒精擦拭皮肤,保证电极与皮肤贴合。
3.将导电糊放在电极中央,等待一分钟再擦去多余的导电糊,患者应保持不动。
4.医生放置检测电极进行各参数的检测,检查结束后医生移除电极,擦拭放置电极局部皮肤,患者整理衣物。
5.第一次检查结束后,按医生嘱咐进餐,60min后再重复上述操作测量餐后的胃电图。
6.检查结束移去检测电极,再次擦拭放置电极局部皮肤,整理好衣服,方可离开检查室。
不适反应
少部分人可出现皮肤过敏,需及时告知医生。
注意事项
在检查过程中应保持环境安静,患者尽量避免说话和移动,放松心态,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检查后
报告产出时间
检查后2~3小时可取报告,不同医院存在一定差别。
检查报告解读
检查所见
通过观察和检测患者胃电图各参数得出诊断结果。
常见诊断
胃电图正常、胃电节律过速、胃电节律过缓、胃电快速节律紊乱、无胃电节律。
表示正常的结果
胃电图正常:胃电频率约为3次/min(2.4~3.7次/min),胃电慢波百分比不低于65%,餐前幅值为150~250uv、餐后幅值为150~350uv,餐后/餐前的主功率比(PR)大于1。
表示异常的结果
胃电节律过速
异常结果描述:
胃电频率大于3.7次/min,幅值升高。
异常结果的可能疾病:
胃动过速
、胃溃疡
诊疗建议:
注意保持饮食规律,不进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服用胃动力药物,胃溃疡患者应到医院进行规范化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胃电节律过缓
异常结果的可能疾病:
动力障碍型胃功能消化不良
诊疗建议:
对症治疗,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进行根治性治疗,同时可服用促胃动力药物、抑制胃酸药物。
胃电快速节律紊乱
异常结果描述:
同时存在胃电频率小于2.4次/min和胃电频率大于3.7次/min。
异常结果的可能疾病:
胃节律紊乱综合征
诊疗建议:
积极明确原发病,对因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规律,少食多餐,避免食用难消化、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无胃电节律
异常结果的可能疾病:
胃瘫
诊疗建议:
调节饮食,适度运动,服用促胃动力药物或进行中药治疗。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全国胃电图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3):202.
[2]胃电图检查参数分析[J].浙江医学,2002,24(5):299.
[3]胃电图检查及其评判标准(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3):211.
[4]李在琉.胃电图基础研究的某些进展[C].基础医学与临床.北京:中华医学会,2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