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镜主要包括双气囊小肠镜与单气囊小肠镜,主要由主机、带气囊的内镜和外套管、气泵3部分组成,通过对气囊的注气和放气等方法,将内镜送达小肠深部,从而实现对小肠疾病的诊治,具有直观、真实的特点。
1.潜在小肠出血及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者。
2.疑似克罗恩病患者。
3.不明原因腹泻或蛋白丢失者。
4.疑似吸收不良综合征者。
5.疑似小肠肿瘤或增殖性病变者。
6.不明原因小肠梗阻者。
7.外科肠道手术后异常情况的患者,如出血、梗阻等。
8.临床相关检查提示小肠存在器质性病变可能者。
9.已确诊的小肠病变治疗后复查。
经口双气囊小肠镜:
1.患者取左侧卧位,进镜前医师将给予异丙酚+芬太尼混合静脉麻醉,患者进入麻醉状态,一般无明显不适;
2.操作者左手持镜,右手进镜,经患者口部插入小肠镜,进行重复的充气、放气、滑行外套管,配合旋镜、钩拉等动作,使镜身推进至深部小肠。
经肛双气囊小肠镜:
1.患者着肠镜检查裤,取左侧卧位,进镜前给予异丙酚+芬太尼混合静脉麻醉,患者进入麻醉状态,一般无明显不适;
2.操作者左手持镜,右手进镜。从患者肛门进镜,进行重复的充气、放气和“推⁃拉”动作,使小肠镜尽量插入深部小肠。
未见异常病变,小肠黏膜完整、光滑平整,肠腔未见狭窄或扩张。
小肠黏膜呈连续、弥漫性变化,可见黏膜扁平或萎缩改变,绒毛消失,黏膜下血管显露,染色后黏膜呈斑片或蛇皮样,可见多发结节状改变,同时可伴有黏膜肥厚;小肠黏膜萎缩,呈微细颗粒状,颗粒大小不同。
该情况可见于小肠黏膜非特异性炎症改变,需要明确诊断后行相应治疗。
黏膜表面可见充血、水肿、糜烂、溃疡,部分病变伴有出血、狭窄、内外瘘、假性息肉形成等。
如果溃疡为纵形深溃疡,周围有肉芽组织增生,肠腔可有狭窄、内瘘,病变呈跳跃式分布等,病理见肠壁全层炎症、非干酪样肉芽肿等,多为小肠克罗恩病;溃疡呈环形分布,溃疡周边增殖明显,病理可见干酪样坏死,多为小肠结核;溃疡孤立而深大,表面常覆污苔,病理见淋巴瘤细胞浸润,为小肠淋巴瘤。
明确诊断后行相应治疗。
回肠中下段常可见树枝状扩张的血管,通常认为无病理意义,除非内镜检查时可见该血管有活动性出血。血管发育不良可见片状充血和糜烂,不高出黏膜面,大小常为3~5mm,有时可见活动性渗血;Dieulafoy病,黏膜表面可见溃疡形成,或见微小的红色斑点,可有活动性出血,向肠腔内注射多量注射水后可见出血为搏动性;动静脉畸形表现为条状或团块状较粗大隆起血管,部分表面可有红色征或搏动;血管瘤表现为红色不规则地图样改变,或圆形隆起,在隆起表面可呈蓝紫色改变,或有血痂,易出血。
明确诊断后行相应治疗,部分可以在内镜下进行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主要表现为上皮增殖特征,可呈规则或不规则样,并可同时伴有溃疡、出血等改变,为黏膜层肿瘤;表面光滑,部分生长过快或过大的肿瘤在其病变中央可出现溃疡或坏死,多为黏膜下层肿瘤。
确诊后需要进行手术、放化疗、联合治疗。
肠道内可见不同长度、数量、形态的寄生虫,多能活动,小肠黏膜面可见可见小溃疡及出血。
明确后需要进行驱虫治疗。
肠道内可见息肉样隆起,直径约Xcm,呈Is IP IsP型。
发现后可在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