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项指标,正常值为12-16s。
(1)缩短:孕期出现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时,若其自身并无异常症状,一般不会造成影响;如果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很多,则可能会形成血栓,对孕妇健康会有一定威胁。
(2)延长:则可提示先天性因子缺乏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以及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等,这种情况下,孕妇容易出血,需要明确诊断后进行治疗。
凝血酶原活动度
凝血酶原活动度主要是反映凝血因子活性的一种指标,可判断肝脏凝血功能、储备功能是否完好,与患者的病情轻重有关,活动度正常值为75%-100%。该指标偏高往往是由于外源性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可能与维生素K缺乏、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关;偏低说明体内血液凝固时间较长,低于正常水平要引起重视,必要时可使用一些凝血因子、止血药物,以调整肝脏的凝血功能。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一般与反映外源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凝血酶原时间同时检测,以全面反映凝血功能,正常值为31-43s,延长超过10s为异常。
(1)延长(对照血浆超过10s以上):孕12周发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超过10s,需要考虑血友病及凝血因子缺乏症、肝病、阻塞性黄疸、吸收不良综合征、肝素抗凝治疗以及纤维蛋白原缺乏血症等疾病的可能。在无临床症状时可定期复查,如果出现异常症状需明确病因,必要时使用凝血类药物治疗。
(2)缩短:见于凝血因子Ⅷ和Ⅴ活性增多、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疾病、血小板增多症。如果其他检查均无异常,且无异常出血,则无需进行特殊治疗。
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是反映纤维蛋白原功能的指标,可判断血液循环中是否存在抗凝物质,还可用于肝素用量的监测,正常值一般为16-18s,超过正常对照3s为异常,而孕12周者与非孕妇女相比,凝血酶时间会有轻微缩短,但整个妊娠期无显著性变化。
(1)延长:代表所检测的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活性下降或者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下降,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亢进、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蛋白原血症、严重肝病、恶性肿瘤、过敏性休克等情况,具体应考虑患者有无其他临床表现,并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如果孕12周检查有明确异常,则需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2)缩短:见于血液中有钙离子存在,或血液呈酸性等,一般无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
动态监测孕妇的纤维蛋白原有利于防治病理性高凝甚至血栓前状态,可以协助判断孕妇的凝血状态、预防异常出血和DIC的发生,从而降低妊娠期及围产期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对保证母婴安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正常参考范围是2-4g/L。
(1)增高:纤维蛋白原增高,表示血液黏稠,血液呈高凝状态,有血栓栓塞的风险。因此孕12周发现血凝过高,如果导致胚胎血供不好,可出现胎儿生长迟缓或宫内停止发育。建议听取医生意见进行处理,必要时医生会建议使用阿司匹林、肝素钠,预防胎盘血栓形成。
(2)降低:提示患者体内凝血功能较差,如果孕12周出现局部出血性症状,血液无法凝固,可能会导致大出血,临床需考虑是否由肝病、消化道出血、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引起,必要时可输注纤维蛋白原。
国际标准化比值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主要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判断抗凝效果的指标,适合孕期凝血功能异常者的用药监测,INR为2-4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
(1)偏高:孕12周发现INR偏高,说明抗凝药物剂量过大,需要及时减少剂量,否则容易导致患者出血。当INR>4.5时,如纤维蛋白水平和血小板数仍正常,则提示抗凝过度,应减少或停止用药;当INR>4.5时, 如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数减低,则可能是DIC或肝病等所致,也应减少或停止口服抗凝剂。
(2)偏低:孕12周发现INR偏低,一般说明抗凝药物的剂量偏小,没有达到有效的抗凝效果。如果只是轻微偏低,可以先按照原来剂量继续使用一段时间,根据复查结果进行抗凝药物剂量的调整,如果再次复查仍然偏低,可以少量增加抗凝药物剂量;如果偏低非常明显,说明抗凝药物的剂量严重不足,通过加大药物剂量,使INR保持在正常范围,保持良好的抗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