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骨是支持体重,维持姿势与参与下肢运动等的重要器官,当出现足骨疾病时,其形态、质地也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的疾病为例,从足骨的形态方面对比一下健康足骨和不健康足骨的区别。
足骨形态
1、正常足骨
足骨前部与中部为足背与足弓,正常形态为近似楔形,其中跟骨为足骨中最大的骨,呈不规则长方形而略有弓形,跟骨结节与跟骨后关节突的连线与跟骨前结节最高点即后关节突,连线形成的夹角称为跟骨结节关节角,正常时约为25°-40°。跟骨结节与第1跖骨头和第5跖骨头形成足的三点负重,并形成足弓。足骨后部由五组长管状足趾构成,形状类似手指,其中拇趾骨较粗壮,第五趾骨最细短、足骨表面附有肌肉与神经血管等组织。
2、异常足骨
足骨骨折
足部骨折多见跟骨骨折,为常见的跗骨骨折,可见跟骨压缩或劈裂,可因为暴力作用的大小、受力部位及伤前骨质量的不同,发生多种类型的跟骨骨折,CT可见骨折线,或损伤呈两到四部分的骨折块,或严重粉碎性骨折,最大骨块小于3cm。还可由于直接暴力或疲劳出现跖骨骨折,多发生在第2-4跖骨,因暴力作用大小、方向不同,可出现横形、斜形、粉碎性骨折,跖骨基底骨折后,远折端常向下、后移位,可压迫及损伤周围血管、组织,跖骨颈骨折后,跖骨头会下垂,影响足的正常负重。趾骨骨折多由外伤导致,可出现粉碎性骨折、纵行骨折、横形或斜形骨折,常伴随趾甲损伤,开放性骨折多见。
足骨关节炎
可分为化脓性关节炎和非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多由细菌感染导致,可出现关节充血、水肿,有白细胞浸润和浆液性渗出物,渗出物中有大量白细胞,随病情发展,渗出物可出现大量纤维蛋白,软骨基质被破坏,出现断裂、塌陷等,若未及时治疗会出现软骨下骨质被破坏,关节黏连甚至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足骨的非化脓性关节炎主要是骨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见关节软骨退变、变性、磨损、消失,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伴滑膜增生,关节囊、周围韧带退变、纤维化、萎缩,最终关节面完全破坏、畸形。
足骨畸形
可由先天胚胎发育不良或后天外伤等不良因素导致,如足拇外翻,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出现第一跖骨内收、拇趾外翻畸形,是常见的足部畸形。距骨畸形可表现为后下部和前上部出现三角骨和距上骨。楔骨畸形可表现为内侧和中间楔骨间出现楔间骨。跖骨畸形可表现为第1与第2跖骨之间出现间骨。趾骨可出现多趾。另外常见的足部畸形为扁平足,足关节间跖面突出,足弓消失,跟骨外翻,双侧跟腱呈八字形,距骨头内移,呈半脱位,距骨内侧突出,有时合并腓骨长、短肌及第3腓骨肌痉挛。严重的扁平足,距骨极度下垂,纵轴几乎与胫骨纵轴平行,足舟骨位于距骨头上。
足骨肿瘤
足骨处可能出现良性骨肿瘤或恶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X线片界限清楚、密度均匀,多为膨胀性病损或外生性生长,病灶骨质破坏呈单房性或多房性,内有点状、环状、片状骨化影,周围可有硬化反应骨,通常无骨膜反应。恶性骨肿瘤的病灶多不规则,呈虫蛀样或筛孔样,密度不均,界限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