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中华医学会骨科微创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骨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颌骨为左右对称的不规则骨块
上颌骨位于面中部
上颌骨参与构成眼眶、鼻腔和口腔的骨性支架
上颌骨为左右对称的不规则骨块,位于面中部,鼻两侧。其额突与颧突分别与额骨及颧骨相接连。其腭突自上颌体向内水平突出,与对侧相接连形成鼻腔底和硬腭的大部。上颌骨的下方为牙槽突,形成马蹄形的齿槽骨弓。
上颌骨成对存在,可分为1体和4突,具体如下:
即上颌体,内含上颌窦,分前面、颞下面、眶面及鼻面。前面上份有眶下孔,孔下方凹陷,称尖牙窝。颞下面朝向后外,中部有小的牙槽孔。眶面构成眶的下壁,有矢状位的眶下沟,向前下连于眶下管。鼻面构成鼻腔外侧壁,后份有大的上颌窦裂孔,通入上颌窦,前份有纵行泪沟。
额突突向上方,接额骨、鼻骨和泪骨;颧突伸向外侧,接颧骨;牙槽突由体向下伸出,其下缘有牙槽,容纳上颌牙根;腭突由体向内水平伸出,于中线与对侧腭突结合,组成骨腭的前份。
上颌骨几乎与全部的面颅骨相接,参与构成眼眶、鼻腔和口腔的骨性支架。牙槽突是上颌体向下伸出部分,可容纳上排牙齿的压根。
上颌骨的饮食养护至关重要,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咀嚼,引起上颌骨病变。同时应注意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食物的摄入,以维持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上颌骨相关疾病的发生。
上颌骨养护一般不以运动为主,但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建议日常坚持运动锻炼,如慢跑、游泳、跳绳等,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耐寒和抗病能力。在运动过程中注意选择合适的场地,避免发生运动损伤,导致上颌骨发生骨折、骨裂等。
上颌骨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养成良好睡眠习惯、保持心情平和、定期检查等,对上颌骨疾病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
多晒太阳有助于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利于骨骼对钙的吸收,从而实现对上颌骨的养护。
注意加强对面部的保护,避免发生外力撞击、跌倒等,可能会造成上颌骨骨折,影响其正常功能。
如抽烟、酗酒、熬夜等,同时学会放松心情,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避免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上颌骨为面颅骨主要的连接骨,当出现上颌骨疾病时,其形态、质地也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疾病为例,对比一下健康上颌骨和不健康上颌骨的区别。
上颌骨正常状态下呈不规则形状,但左右各一,互相对称,由一个体部和四个突起组成。
多由外伤导致,可见上颌骨周围组织挫伤,影像学检查可见骨折线、骨折残端,重者出现骨移位,导致面部畸形。
可累及上颌骨,病理组织学包括松质型和混合型。松质型可见质松软,由骨化的纤维组织形成,体积较大,生长快,有时中心可液化成囊肿,表面为较硬的骨壳。
起源于骨髓造血组织,浆细胞过度增生所致的恶性肿瘤。累及上颌骨,X线主要表现为多个溶骨性破坏和广泛的骨质疏松,骨髓穿刺活检发现大量的异常浆细胞即可确诊。
上颌骨受损后,多表现为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症状,具体如下:
上颌骨发生损伤时,可出现上颌骨疼痛。
上颌骨因外伤受损后,可能会出现局部肿胀、皮下瘀斑、出血等症状。
当上颌骨发生骨折后,可有上颌骨移位、缺损表现,从而出现面部畸形。
上颌骨与下颌骨相连接,当上颌骨受损时,下颌骨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表现为不能完成张口、闭口、进食、说话等动作。
若上颌骨出现肿瘤病变,可有发热、乏力、贫血、昏迷等全身症状。
上颌骨受损后可引起上颌骨功能减退症、上颌骨癌等疾病,而影响上颌骨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暴力撞击、跌倒等外力作用于颜面中央,可导致上颌骨受损,出现骨折。
上颌骨受损与感染因素关系密切,如颜面部开发性外伤、相邻骨组织发生感染病变,可导致上颌骨感染致病菌,造成损伤。
长期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习惯,可增加上颌骨肿瘤的风险。
如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可使骨髓抑制和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诱发上颌骨骨髓相关疾病。
上颌骨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异常症状进行自测。如果颜面部中央出现畸形、血肿、疼痛,并有外伤史,可能为骨折所致,提示上颌骨骨折。如果在颜面部中央触及异常肿物,应警惕上颌骨肿瘤的发生,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积极治疗。
上颌骨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三大类。
体格检查主可了解有无上颌部肿物、外伤、红肿、畸形、疼痛、出血等症状,有助于疾病的初步诊断。
包括血常规、血培养等检查,能够确定是否存在病毒或细菌感染,以及是否有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增多或减少,有助于上颌骨炎性疾病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有重要的辅助价值。
能清晰显示上颌骨结构,还可显示有无骨质破坏、肿瘤生长范围,增强CT可显示病变范围及血供情况。
不受骨影干扰,对软组织辨认能力高于CT,能准确判定骨肿瘤位置、大小以及浸润程度,并能详细观察肿瘤与周围软组织、淋巴结直接的解剖关系。
可明确上颌骨有无性状、大小、骨质改变,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骨壁破坏等。
[1]丁文龙,刘学政.系统解剖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0-21.
[2]崔慧先,李瑞锡.局部解剖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7.
[3]徐克,龚启勇,韩萍.医学影像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91,28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