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肝圆韧带由胎儿时期的脐静脉闭锁形成
肝圆韧带能起到固定肝脏的作用
肝下间隙以肝圆韧带为界分为右肝下间隙和左肝下间隙
肝圆韧带位于镰状韧带下端游离部分,起自脐,移行至脐切迹,经镰状韧带游离端的两层腹膜间达脐静脉窝,并与静脉韧带连接,前面则与腹壁相连。
肝圆韧带是由胚胎时脐静脉闭锁后形成的遗迹,其内含闭合的脐静脉。
肝圆韧带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和固定肝脏的解剖位置,还可以与其他韧带使肝脏与膈肌在前腹壁固定。此外,肝圆韧带可以作为肝下间隙的分界,将其分为右肝下间隙和左肝下间隙。
肝圆韧带虽然无法直接通过饮食起到养护的作用,但是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减少疾病感染率。同时应避免暴饮暴食,做到少食多餐或三餐定时定量。另外,也可以通过饮食养护肝脏,起到间接养护肝圆韧带的作用,如日常生活中少吃烧烤、油炸、腌制食物,及高脂肪食物,避免增加肝脏负担,应坚持饮食清淡,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肝圆韧带暂时没有直接的运动养护。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起到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维持人体正常免疫力的作用。但是应注意运动强度,建议以太极、健身操、快走等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
肝圆韧带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规律作息、保持心情平和等。
睡眠时间应根据身体状况合理安排,保证规律作息,可以避免破坏人体生理性的时间节律,也对人体抵抗力有积极作用,减少肝圆韧带疾病的发生率。
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情绪消极时可以寻求家人和朋友的帮助,避免因为情绪因素导致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肝圆韧带疾病。
肝圆韧带是由胎儿时期的脐静脉闭锁形成,肝下间隙以肝圆韧带区分为右肝下间隙和左肝下间隙,当出现肝圆韧带疾病时,其形态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疾病为例,对比一下健康肝圆韧带和不健康肝圆韧带的区别。
肝圆韧带正常形态为乳白色或粉白色,呈细长的圆形绳索状,表面平滑圆润,与周围的腹膜表面相似,成年人韧带直径为0.5-0.8cm,且肝圆韧带周围的脂肪量较多,由于脂肪的密度低于软组织,因此正常情况下在X 线检查能显示出肝圆韧带脂肪线。
可与酗酒、肝硬化、血吸虫病、右心衰、原发性血流量增加等因素有关,检查发现其表面有血管增生及怒张,且血管呈迂曲蛇行,并与腹膜及脐部的侧枝血管相连。若在迂曲怒张的血管两侧或一侧,有水泡状透明液体淤积在浆膜下,则提示目前尚有明显门脉高压症。
若X线检查显示肝圆韧带脂肪线移位,提示存在肝内肿块。
与病毒感染有关,如在肝圆韧带表面发现数条细小血管,每次深吸气或每次咳嗽时,均可见小血管迁曲怒张增粗,呼气或停止咳嗽时血管又变细变直,由于侧枝循环血管引起。
肝圆韧带受损后,多表现为全身症状,或伴有肝圆韧带肿大,具体如下:
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食、右上腹隐痛、腹胀等症状,餐后加重,荤食后易腹泻,多与肝功能受损或门静脉高压时胃肠道淤血水肿、消化吸收障碍和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
门静脉高压会使脾静脉回流阻力增加,及门脉压力逆传到脾,使脾脏被动淤血性肿大,脾组织和脾内纤维组织增生。此外,肠道抗原物质经门体侧支循环进入体循环,被脾脏摄取,抗原刺激脾脏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导致脾功能亢进,同时也易并发感染及出血。
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的共同结果,患者因有大量腹腔积液使腹部膨隆,状如蛙腹,横膈因此上移,运动受限,可致呼吸困难和心悸。有时还可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
肝圆韧带受损主要与慢性肝炎、门静脉高压等肝脏疾病有关,而影响肝圆韧带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慢性肝炎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有关。前者为DNA病毒,主要经血传播,如不安全注射,以及母婴和性接触等途径传播。后者为RNA病毒,主要经血液传播,并且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也有较高的感染风险,潜伏期1-6个月,是慢性化最高的肝炎病毒。
酒中含有大量的乙醇,乙醇的中间代谢物乙醛是高度反应活性分子,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乙醛-蛋白加合物,不仅对肝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而且可以作为新抗原诱导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受免疫反应的攻击;乙醇代谢的耗氧过程会导致小叶中央区缺氧,乙醇在肝细胞微粒体的乙醇氧化途径中产生活性氧,也会导致肝损伤;另外大量饮酒不但可致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引起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加重肝脏损伤,还会使血液中酒精浓度过高,导致肝内血管收缩、血流和氧供减少,且酒精代谢时氧耗增加,诱发肝脏微循环障碍和低氧血症,使肝功能进一步恶化。
日本血吸虫感染在我国长江流域部分地区依然存在,成熟虫卵被肝内巨噬细胞吞噬后演变为成纤维细胞,形成纤维性结节。由于虫卵在肝内主要沉积在门静脉分支附近,纤维化常使门静脉灌注障碍,所导致的肝硬化常以门静脉高压为突出特征。
肝圆韧带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全身症状自测。如果出现乏力、腹胀、右上腹隐痛、学习或工作精力减退等症状,并且在改善生活习惯后未见好转,可能是慢性肝炎引起;若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则提示出现了肝功能减退,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肝圆韧带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三大类。
视诊主要是观察患者皮肤及黏膜是否出现颜色异常,若皮肤、巩膜黄染提示存在肝功能减退;
触诊和叩诊主要检查肝脏的大小、质地、边缘和表面状态、是否存在压痛,以及判断是否存在脾大的情况。
若有白细胞、血小板或红细胞数减少,提示存在脾功能亢进。
若肝功能下降,常见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明显升高,也可见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和清蛋白浓度降低。
疑似为原发性肝癌时,可行此检查。
可检查是否有病原体感染,确定慢性肝炎患者感染病毒的类型。
可帮助了解肝脏病变的程度、脾脏大小、是否存在腹水。
可用于测定肝的体积,体积明显缩小时,提示存在肝硬化。
可以重建门静脉、准确测定门静脉血流方向及血流量。
可以确切地了解门静脉及其分支的情况,并直接测定门静脉压力。
[1]崔慧先,李瑞锡.局部解剖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14,117.
[2]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11.
[3]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88,393,407.
[4]丁文龙,刘学政主编.系统解剖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