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医院
小网膜是由肝门移行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
小网膜右侧为游离缘,后方为网膜孔
小网膜具有连接和固定脏器的作用
小网膜位于上腹部中央,是联系于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右侧为游离缘,后方为网膜孔,经此孔可进入网膜囊。
小网膜包括两部分,左侧部从肝门至胃小弯之间的称肝胃韧带,右侧部从肝门至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含有胆总管、肝同有动脉和肝门静脉。
小网膜具有连接和固定脏器的作用,可以协助固定胃和十二指肠于正常解剖位置,还可以为血管、神经进入脏器提供途径。
少吃高脂肪食物,以防内脏脂肪堆积影响小网膜的正常功能。还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选择瘦肉、鱼肉、鸡蛋、牛奶、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可以对小网膜的养护起到辅助作用。
小网膜的运动养护无特殊禁忌,日常可以选择游泳、跑步等有氧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耐寒和抗病能力,使机体维持在健康状态。但注意运动强度不能超过身体承受能力,以运动后身体不感觉过度疲惫为宜。
小网膜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注意个人防护、定期体检等,对小网膜疾病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
按时休息,保证睡眠充足,以醒后周身感到舒适、轻松、头脑清晰、精力充沛为宜,同时避免过度劳累、熬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网膜相关疾病的发生。
生活中注意加强对腹部的保护,避免发生腹部刀伤、跌倒、撞击等意外伤害,有助于小网膜健康。
建议每年进行至少一次常规体检,以及当出现腹痛、腹肌变硬等异常表现时,及时就医。
小网膜为人体重要的腹膜结构,具有固定脏器,提供神经及血管进出路径的功能,当出现小网膜疾病时,其形态、质地也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的疾病为例,对比一下健康小网膜和不健康小网膜的区别。
小网膜是由肝门移行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包含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超声检查小网膜呈高回声带。
绝大多数为继发性,常见于胃肠道穿孔、腹部外伤,可累及小网膜,病理变化为小网膜充血、水肿和渗出,渗出液含有纤维蛋白可继发多种致病菌感染,导致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肿瘤可沿小网膜蔓延扩散,或经淋巴道、血行转移至小网膜,经超声检查可发现小网膜不规则增厚,并有实性结节。
游离的小肠袢、肠系膜过长的横结肠,通过网膜孔可进入小网膜囊内形成小网膜孔疝。疝囊口的前壁为肝十二指肠韧带,故多数病例会发生绞窄,偶尔肠袢也可以从胃结肠韧带或胃韧带上的裂孔进入小网膜囊。
小网膜受损后,可出现腹痛、腹部肿块、腹水、腹胀等症状,具体如下:
小网膜受损后,可能会出现腹痛,程度较轻者仅感隐痛不适或烧灼感,重者可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甚或绞痛,腹痛的时间长短不一,有时反复发作。
当小网膜发生肿瘤病变时,可触及腹部肿块。
多见于小网膜发生弥漫性腹膜间皮细胞瘤时,腹水多为浆液性,淡黄清亮,少数呈血性,偶尔可呈黏液性腹水。
若小网膜发生病变,可能会引起大量腹水、肿块体积、消化道受压等,从而导致腹胀的出现,其程度随腹水的增多、腹部肿块的增大、消化道受压迫增加而加重。
与肿瘤压迫、疝的形成有关,常表现为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便秘等,少数患者可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
小网膜受损后可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而影响小网膜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胃、肠穿孔等因素,可导致小网膜充血、水肿,出现炎性病变。此外,卵巢、胃、结肠等部位的肿瘤,可经血液、淋巴循环在小网膜种植,引起小网膜肿瘤的发生。
腹部锐器伤或腹部手术后,可引起小网膜损伤,出现小网膜炎症反应。
长期接触石棉粉尘、氟石接触、放射性物质、二氧化钍等,可能诱发小网膜间皮瘤的发生。
病毒感染、结核性瘢痕、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可增加腹膜肿瘤疾病的风险,累及小网膜时,可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
小网膜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临床症状进行自测,具体如下:
若出现腹部隐痛不适、烧灼感或剧烈疼痛,多因腹膜病变所致,可提示小网膜炎症、肿瘤病变等疾病,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疾病诊断。
若触及腹部肿物或腹水导致腹部进行性膨大,可为肿瘤或疝所致。
如果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便秘等,多与疝的形成有关,应警惕小网膜孔疝的发生。
小网膜疾病常用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小网膜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视诊、触诊、问诊三方面。视诊主要是观察腹部有无膨大,触诊可明确受检者是否存在腹水、腹部肿块,问诊可了解患者有无恶心、食欲减退等自觉症状,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可明确是否有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增多或减少,有助于疾病诊断,判断是否发生病毒或细菌感染,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辅助价值。
X线平片能够发现腹腔积气、积液、肿块等异常表现,对于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超声检查能显示小网膜结节及肿块,明确其囊、实性,评估血流情况。
CT检查可以确定肿物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对小网膜相关疾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可以直接观察小网膜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发现异常肿物、包块、积液等,对疾病与病情严重程度做出判断。
[1]丁文龙,刘学政.系统解剖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7,173-174.
[2]徐克,龚启勇,韩萍.医学影像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22-226.
[3]刘树伟,李瑞锡.局部解剖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08-109.
[4]任成山,王甲汉,牛广政,等.现代临床疾病防治学上册[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692-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