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可以通过睫状肌的收缩和松弛改变屈光度,使看远或看近时眼球聚光的焦点准确落在视网膜上。接下来以疾病为例,从晶状体的形态方面对比一下健康晶状体和不健康晶状体的区别。
晶状体形态
1、正常晶状体
晶状体呈双凸透镜状,前面曲度较小,后面曲度较大,无色透明、富有弹性、不含血管和神经。出生时晶状体直径5mm、中央厚度3.5-4mm,成人晶状体直径9-10mm、中央厚度4-5mm,前表面曲率半径为10mm,后表面曲率半径为6mm。
2、异常晶状体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外伤性白内障
钝挫伤白内障可见瞳孔缘部色素上皮细胞脱落,晶状体前囊出现环形混浊,其下可有浅层皮质混浊;穿通伤白内障可见晶状体囊膜破裂,水分渗入晶状体而致混浊;电击性白内障可见晶状体前囊膜下液泡形成,以后形成点状或线状混浊。
代谢性白内障
糖尿病性白内障可见屈光改变,晶状体变凸或变扁平。;半乳糖性白内障可见晶状体纤维水肿、混浊;肝豆状核变性可出现角膜色素环,晶状体混浊呈典型的葵花形。
并发性白内障
眼后段疾病引起者,早期在晶状体后极部囊膜及囊膜下皮质可出现颗粒状灰黄色混浊,并有较多空泡形成,逐渐向晶状体核中心部及周边部扩展,呈放射状,形成玫瑰花样混浊,继之向前皮质蔓延,逐渐使晶状体全混浊。
放射性白内障
红外线所致白内障初期,晶状体后皮质有空泡、点状和线状混浊,类似蜘蛛网状,有金黄色结晶样光泽;电离辐射所致白内障初期晶状体后囊膜下有空泡和灰白色颗粒状混浊,并逐渐发展为环状混浊。也可表现为前囊膜下皮质点状、线状和羽毛状混浊,从前极向外放射;微波所致白内障,晶状体可出现皮质点状混浊、后囊膜下混浊和前皮质羽状混浊。
晶状体位置异常
晶状体半脱位可见前房变深或深浅不一、虹膜震颤、晶状体震颤、玻璃体疝等,镜下可见双眼底像和新月形眼底反光。晶状体全脱位到前房内,可见晶状体多沉下前房下方,晶状体直径比位于正常位置时小,但凸度增加,边缘带金色光泽而使透明晶状体的呈油滴状,混浊的晶状体则呈白色盘状物。晶状体全脱位到玻璃体腔内,可见一透明的球状物,早期尚可活动,长期后固定于下方,并与视网膜粘连,日久后晶状体变混浊。
晶状体形成异常
先天性无晶状体的胚胎早期未形成晶状体板,为原发性无晶状体,极为罕见。当晶状体形成后发生退行变性,使其结构消失,仅遗留其痕迹者为继发性无晶状体;晶状体纤维发育不全可导致晶状体双核、无核或晶状体内异常裂隙。
晶状体形态异常
球形晶状体可见晶状体呈球形,直径较小,前后径较长。充分散大瞳孔后晶状体赤道部和悬韧带完全暴露;圆锥形晶状体可见晶状体前面或后面突出,呈圆锥形,通常为皮质突出;晶状体缺损即晶状体下方偏内赤道部有切迹样缺损,形状大小不等;晶状体脐状缺陷是在晶状体前表面或后表面有一小的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