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
窦房结具有产生和传导兴奋的作用。
窦房结若发生病变,可出现心悸、出汗、乏力、头晕与昏厥、胸闷、胸痛等症状。
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上1/3的心外膜深面,从心外膜表面用肉眼不易辨认,窦房结的长轴与界沟基本平行。
窦房结是由结缔组织被膜包绕内含多种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共同构成的一个结构体,窦房结内有恒定的窦房结动脉穿过其中。窦房结的构成细胞主要有起搏细胞、过渡细胞和小型结节细胞,还含有由丰富的胶原纤维形成的网状支架。
又称为P细胞,主要分布在窦房结中央,常成群分布于移行细胞之间的网孔内,它们互相连接或与过渡细胞连接。
又称移行细胞,其形态结构介于P细胞与心肌细胞之间。移行细胞与P细胞间的连接较为简单,但与心肌细胞间的连接结构较为复杂。过渡细胞与心肌细胞间形成闰盘连接,该处有连接复合体,细胞间通信通道发达。有些过渡细胞内部结构不一,细胞的一端结构简单,类似于P细胞;而另一端结构复杂,类似于心肌细胞。
在靠近窦房结中心的部位有一些很小的结节细胞,其形态不规则,相邻细胞间有特殊结构。
窦房结是心脏传导系统的重要部分,P细胞属于慢反应细胞,兴奋时产生慢反应动作电位,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兴奋,控制心脏的节律性运动,使血液泵入主动脉和肺动脉,以维持体内血液循环。
窦房结为心脏重要的传导系统成员,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同时注意营养均衡,适当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并多饮水,以预防窦房结出现病变。
日常生活中许多食物富含蛋白质,如鱼肉、豆制品、鸡蛋、牛奶等,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组成的重要成分,具有修复细胞组织的作用,也是维持心脏健康必需的营养物质,适量食用可预防窦房结病变。
可通过食用水果、蔬菜、菌类等食物补充,如木耳、香菇、紫菜、苹果、猕猴桃、火龙果等。维生素可以促进人体正常代谢,其中维生素C可以影响心肌代谢,增加血管弹性,并可促进胆固醇排出,也有助于窦房结养护。
平日应多吃含有镁、锌、钙、硒等元素的食物,此类元素存在于玉米、豆制品、香菇、枸杞、虾皮、牛奶等食物中,可以促进脂肪代谢,预防血栓形成,可降低心肌病变几率,从而保护窦房结。
窦房结属于心脏传导系统,长期适量的运动锻炼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状态,防止窦房结出现病变。建议每日进行散步、慢跑、太极等不激烈的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排出量力,改善心肌供氧,预防心肌疾病,降低窦房结病变几率。需要注意的是锻炼要循序渐进,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以使心脏适应活动。
日常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窦房结养护。如避免熬夜,保证良好的心态,学会合理发泄情绪,避免心脏出现不适。还需注意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对人体危害较大,可刺激血管,导致血管出现病变,影响窦房结健康。
窦房结属于心脏传导系统成员之一,出现损伤后可引起一系列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疾病为例,对比正常窦房结和不健康窦房结的区别。
窦房结外形为扁平长形,一般分为头体尾三部分。头端在心外膜下1mm,体尾靠近心内膜,大小约(15~20)mm×5mm×2mm。
可见窦房结内细胞显著减少,窦房结发育不良。心电图检查中,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可见P-P间期依次逐渐缩短,直至发生一次P波脱漏,而出现长的P-P间期,如此周而复始。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可见间歇性发生P波脱涡,三度窦房传导阻滞可见P波消失,出现逸搏心律。
心电图可见非药物引起的,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钟以下)。症状发作时进行心电图检查,还可能会发现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合并房室传导阻滞、规则或不规则的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与缓慢的心房和心室率相交替。
与交感神经兴奋及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有关。心电图检查表现为窦性心律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频率超过100次/分钟。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的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倒置,PR间期0.12~0.20秒。
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可出现窦性心动缓慢,可能是迷走神经紧张性增高或交感神经张力减低所致,大多数人无器质性心脏病发现。心电图可见心律<60次/分钟,常伴有心律不齐,P-P间期的差异>0.12秒。
又称为窦性停止、窦性间歇等,窦性停博指窦房结在一个或多个心动周期中不产生冲动,以至于不能激动心房及整个心脏。心电图表现为在较正常的P-P间期患者中长期无P波发生,或P波与QRS波群均不出现,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窦房结出现病变或损伤后,主要有心悸、出汗、乏力、头晕与昏厥、胸闷、胸痛等症状,具体如下:
心悸常见于窦性心动过速、窦房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等,表现为心前区不适,自觉心跳加快,烦躁不安。
窦房结疾病易出现心率失常,使患者烦躁不安,易出现出虚汗症状。
窦房结损伤后可出现乏力症状,窦性心动过速出现的乏力,多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而窦性心动过缓出现的乏力,多是由于心率缓慢导致全身供血不足导致。
窦房结疾病会出现心律失常,而心跳过快或者过慢者会影响心脏射血功能,导致脑部组织缺氧,还会使患者出现焦虑不安的情况,从而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昏厥。
当心律失常严重时,心肌供血能力会出现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窦房结出现异常后可出现心律失常,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而导致窦房结功能异常的因素主要分为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和其他因素。
部分窦房结传导功能异常与遗传因素有关,多为基因突变导致。窦性心律异常还与运动、年龄等因素有关,比如运动员的心律可出现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老年人心率会比年轻人慢等。此外如果服用维拉帕米、洋地黄、乙酰胆碱等药物可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抑制窦房结功能,从而出现心律异常。
窦房结功能受损主要与器质性疾病有关,如高血压、冠心病、尿毒症、病毒感染,以及心肌梗死等均会影响心脏传导系统。
日常生活中,如果长期大量饮用咖啡、酒精、浓茶等,其中酒精、咖啡因等成分可损害血管,刺激神经中枢,诱发心律失常。此外熬夜、长期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会增加窦房结出现功能障碍的几率。
窦房结是否健康,日常生活中可通过观察不良症状并使用测心率的血压计或者触诊桡动脉进行自测。若是出现心率减慢(低于60次/分钟)并伴有乏力、头晕等症状,可能出现了窦性心动过缓;若是出现心率加快(高于100次/分)并伴有心悸、出汗、胸闷等症状,可能出现了窦性心动过速或者窦房传导阻滞。若平时感觉心脏不适或者心率持续异常,应及时前往心脏科就诊,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窦房结疾病的体格检查中,一般会进行视诊、触诊、叩诊、听诊以及血压检查。医生一般会观察胸部轮廓,从而了解心前区有无隆起和异常搏动等;心脏触诊除可进一步确定视诊检查发现的心尖搏动位置和心前区异常搏动的结果外,尚可发现心脏病特有的震颤及心包摩擦感等异常体征。心脏听诊需注意心率、心律、心音、心脏杂音和额外心音等特征,进而对心脏的病理生理状况进行分析,可对窦房结疾病提供初步诊断。
窦房结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以心肌酶、凝血功能等检测为主。心肌酶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梗死,可用于明确窦房结疾病的病因;凝血功能检测可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凝血障碍,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其他原发病,影响心肌功能。
心电图检查可根据P波形态特征,确定其节律,判断基本心律是窦性心律还是异位心律;测定PP或RR间期,计算心房率或心室率有无心动过速或过缓,以及心律不齐;测定P间期和QT间期,判断有无延长或缩短;比较PP间期和RR间期,寻找心房律和心室律的关系。从而可检查窦房结功能是否存在异常,也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项无创性检查。
动态心电图又称Holter心电图,可长时间记录下受检者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对窦房结功能异常导致的各种心律失常均有一定的帮助,可较为准确的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频率、持续时间等。
电生理检查是记录心电图、标测心电图和应用各种特定的电脉冲刺激,借以诊断和研究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临床上常用于对窦房结功能的评价,测定指标包括窦房结恢复时间和窦房传导时间,对后续拟定治疗方案有一定意义。
解剖上左心房后壁毗邻食管,将食管电极经鼻腔送入食管的心房水平,可记录心房和心室电活动,并能进行心房快速起搏或程序电刺激,常用于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如是否存在房室结双径路。还能清晰地识别心房与心室电活动,确定房室电活动的关系,鉴别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经食管快速起搏心房可使预激图形更为清晰,有助于明确不典型预激综合征病人。应用电刺激诱发与终止心动过速还可用于协助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评估窦房结功能。
[1]丁文龙,刘学政.系统解剖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92-193.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80-185.
[3]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42-148,489-490.
[4]曹献英,琳琳主编.应用生理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5,09: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