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名称位置图

本文由有来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概述

  • 牙除智齿外,人一共有28颗恒牙,一般将恒牙分为切牙、尖牙、磨牙和前磨牙。

  • 切牙位于口腔前部,尖牙位于口角处,前磨牙位于尖牙与磨牙之间,磨牙位于最后方。

位置

切牙

切牙位于口腔前部,上、下、左、右共8颗,包括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和下颌中切牙、侧切牙。牙冠简单,唇舌面呈梯形,邻面呈楔形,切端薄,牙根多为单根。主要功能是切割食物。

尖牙

尖牙位于口角处,俗称犬齿,上、下、左、右共4颗,包括上颌尖牙和下颌尖牙。牙冠较厚,唇舌面呈五边形,邻面呈楔形,切端有一长大的牙尖。尖牙牙根多为单根,长且粗壮。主要功能是穿刺和撕裂食物。

前磨牙

位于尖牙与磨牙之间。又称双尖牙。上、下、左、右共8颗,包括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和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牙冠近似立方体形,颊舌面呈五边形,邻面呈四边形,咬合面有二尖(下颌第二前磨牙可能有三尖型)。牙根可分叉,以利于牙的稳固。主要功能是协助尖牙撕裂食物,并具有捣碎食物的作用。

磨牙

磨牙位于最后方,除第三磨牙(智牙)外,上、下、左、右共8颗,依次为上颌第一、第二磨牙和下颌第一、第二磨牙。第三磨牙位于第二磨牙后方,是人类口腔中萌出最晚的一颗牙,一般在18-26岁才萌出,也有人可能一直不萌出。磨牙冠体积大,近似立方体形,颊舌面呈梯形,邻面呈四边形,咬合面大,牙上面尖、窝、沟、隙较多,有4-5个牙尖。牙根为多根,可有2-3个。主要功能为磨细食物。

各类牙齿位置图

结构

牙冠

在人体固有口腔内只能见到牙齿的牙冠。牙冠的外表形态除构成牙冠的五面外,还有沟、窝、点隙等标志。

  • 舌面隆突:前牙舌面近颈缘部的半月形隆起,称舌面隆突,系前牙的解剖特征之一。

  • 嵴:牙冠上细长形的釉质隆起,称为嵴。

  • 沟:牙面上细长的线形凹陷称为沟,系牙体发育时生长叶与生长叶交界的部位,如颊沟、舌沟。发育沟处的釉质因钙化不全而不能密合者称裂。

  • 点隙:为发育沟的汇合处或沟的末端处的凹陷。裂和点隙均是龋的好发部位。

  • 窝:牙冠面上不规则的凹陷称为窝。如前牙舌面的舌窝,后牙面的中央窝、近中窝和远中窝。

牙列或牙弓

上、下颌牙分别在上、下颌牙槽骨上排列成连续的弓形,构成上、下牙弓或牙列。

牙槽突

指颌骨上与牙齿相连接的骨性突起部分。牙根位于牙槽突内,拔除牙根后所见到的窝,即原有牙根所占据的部位称为牙槽窝。

龈沟

是牙龈的游离龈部分与牙根颈部间的沟状空隙。正常的龈沟深度不超过2mm。

龈乳头

位于两个邻牙颈部之间的间隙内,呈乳头状突起的牙龈,是龈炎最容易出血的部位。

牙龈结构图

应用解剖

切牙

  • 上颌中切牙位于牙弓前部,易因外伤而折断或脱落,缺损或缺失后对发音和面容美观有直接影响。修复治疗时所选择的人工牙形态、色泽应与面型及邻牙相协调。

  • 切牙的邻面接触区及上颌侧切牙的舌侧窝顶端,因自洁作用差,常为龋病的好发部位;而下颌切牙舌侧接近下颌下腺管开口处,发生龋病机会少,但舌侧颈部通常有牙石沉积。

  • 上颌中切牙之间偶有额外牙,应及时拔除,以免造成牙列拥挤及咬合关系紊乱;上颌侧切牙常发生变异如锥形侧切牙,也偶有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者。

  • 上颌中切牙牙根直且圆,拔除时可使用旋转力;上颌侧切牙牙根可有弯曲,拔除时应仔细;下颌切牙的牙根扁而窄长,拔除时不宜使用旋转力。

尖牙

  • 尖牙位于口角处,牙根长而粗壮,能承受较大压力,并具有支撑口角的作用。若上尖牙缺失,口角上部塌陷,影响面部美观。

  • 尖牙牙冠各面光滑,自洁作用较好,较少发生龋病。

  • 尖牙牙根较长,在牙槽窝内稳固,通常为口内保留时间最长久的牙,修复相关牙缺失时,多选此牙做基牙。

  • 上颌尖牙的牙根为圆锥形单根并且较直,拔除时可使用旋转力;下颌尖牙的牙根稍扁圆,拔除时在松动后可适当配合较小的旋转力。

前磨牙

  • 前磨牙牙冠面的窝、沟、点隙及邻面都是龋病的好发部位,行充填或修复时应注意恢复其正常解剖形态以及邻面接触区的形态和位置,以免造成食物嵌塞。

  • 由于第一磨牙缺失机会较多,第二前磨牙常作为修复第一磨牙的基牙。

  • 由于上颌前磨牙牙根较扁或为双根,拔除时不可使用旋转力;下颌前磨牙多为单根,但因牙根较扁,根尖常有弯曲,拔除时主要使用摇力。

  • 上颌前磨牙与上颌窦接近,根尖感染可能波及上颌窦;在取断根时应避免将断根推入上颌窦内。

  • 前磨牙牙冠面中央窝有时可见一小牙尖,称中央尖或畸形中央尖,常因磨损使髓腔暴露,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畸形中央尖多见于下颌第二前磨牙。

  • 下颌前磨牙常作为寻找颏孔的标志。

  • 前磨牙可发生错位、易位或额外牙。

磨牙

  • 第一磨牙萌出早,窝、沟、点隙较多,易发生龋病,行充填或修复时应注意恢复其正常的解剖形态。

  • 第一磨牙与第二乳磨牙形态相似,位置邻近,容易误认,拔第二乳磨牙时应注意鉴别。

  • 上颌第二磨牙牙冠颊面正对的颊黏膜为腮腺管口的开口处;上颌第三磨牙可作为寻找腭大孔的标志。

  • 第三磨牙易发生先天缺失或形态位置异常,常因阻生而引起冠周炎或第二磨牙龋病,应尽早拔除;若位置正常,且有正常咬合关系,则应保留。

  • 拔除上、下颌磨牙时,应注意牙根的数目、分叉度和方向,以免牙根折断或牙根残留。

  • 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关系在建立正常咬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故应尽量保留。如拔除也应尽早修复,以免邻牙移位而影响正常的咬合关系。

  • 上颌磨牙与上颌窦关系密切,根尖感染可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断根拔除时不应使用推力,以免断根进入上颌窦。下颌磨牙根尖与下颌管接近,断根拔除时,不宜使用压力,以免损伤下牙槽神经和血管。

参考文献

[1]张志愿,等.口腔科学.第9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4.

[2]王松灵.口腔医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99-100.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