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血管瘤根据其结构、组织成分、形状分为三种类型,即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类型不同表现不同。
血管瘤是指发生于血管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属于血管生成性疾病,遗传因素在血管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毛细血管瘤
婴幼儿即可出现毛细血管瘤,女性多见,突出皮肤表面,界限清楚,颜色鲜红,压之褪色,形态为分叶状,质软,类似杨梅,又称杨梅样毛细血管瘤,简称莓痣。随身体生长而逐渐增大。一年内毛细血管瘤生长较快,此后相对静止,生长缓慢。
海绵状血管瘤
自幼可发现颜面部或头皮内有紫红色包块,触之质软,边界较清楚,略高于皮肤,高有弹性,压之可缩小,不褪色。
蔓状血管瘤
多见青壮年,头皮出现局限性或区域性蔓状隆起,边界不清,较软,生长较快,有时可触及纤曲粗大的血管,有搏动或猫嘴感,可听到持续性吹风样杂音。头颅X线片可见颅外板血管压迹增多。头颅多普勒可见局部血流加快,血管搏动。全脑血管造影可见头皮下有动静脉血管充盈,常与颅内静脉相沟通,可分别了解颈内、外血管走行以及相沟通情况。
头皮血管瘤是由胚胎残余血管组织发育异常形成的良性血管肿瘤,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可根据三种血管瘤的病理特点进行诊断,此外选择性动脉造影是目前蔓状血管瘤诊断和治疗前准备的最常用的辅助检查。
毛细血管瘤早期瘤体较小时容易治疗,施行手术切除或以液氮冷冻治疗,效果均良好。瘤体增大时仍可用手术或冷冻治疗,但易留有瘢痕。亦可用32P敷贴或X线照射,使毛细血管栓塞,瘤体萎缩。个别生长范围较广的毛细血管瘤,可试用泼尼松口服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治疗应及早施行血管瘤切除术,以免增长过大,影响功能且增加治疗困难。术前需充分估计病变范围,必要时可行血管造影。术中要注意控制出血和尽量彻底切除血管瘤组织。辅助治疗可在局部注射血管硬化剂(如5%鱼肝油酸钠或40%尿素等)。蔓状血管瘤治疗应争取手术切除。术前作血管造影检查,详细了解血管瘤范围,设计好手术方案。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包括准备术中控制失血及大量输血等。
[1]林志进.头皮血管瘤的切除及其创面修复[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02):89.
[2]郑秋鹏,郭伶俐,杜晶.血管瘤及常见血管畸形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J].癌变·畸变·突变,2012,24(05):401-404.
[3]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等.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58.
[4]杨树源等主编.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0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