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痣是一种良性肿瘤,皮损表现为淡黄色至橘黄色斑块、结节,好发于头面部。
皮脂腺痣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皮脂腺发育异常有关,多于出生后不久或出生时发生。
皮脂腺痣常发于头皮部,亦可见于面部、颈部、躯干、四肢、口腔、外耳道和肛门。临床上可分为三期,即儿童期、青春期和老年期。
儿童期
皮损表现为黄色至橘黄色的斑块,稍高出皮肤,圆形、卵圆形或线形,表面平坦或呈颗粒状,有蜡样光泽,无毛发。
青春期
皮脂腺发育显著,皮损厚度增加,明显隆起,损害为结节状、花瓣状或黄色疣状增生,颜色为褐色、浅褐色,无毛发。
老年期
皮损多呈疣状,质地坚实,可呈棕褐色,偶可并发良性或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和基底细胞上皮瘤。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皮脂腺痣是表皮、真皮和皮肤附属器的发育异常,其中以皮脂腺发育异常为主,无明显家族遗传倾向。
本病可根据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来进行诊断。幼儿头皮或面部出现黄色斑块、结节或疣状增生物,皮损区无毛发。组织病理检查显示大量成熟或接近成熟的皮脂腺,表皮呈乳头瘤样增生。
一般需在青春期前进行治疗,可采用激光、电灼和手术切除等方法。早期皮损小、部位浅时可选用CO2激光、电灼或电干燥术治疗。青春期后的皮损,特别是并发基底细胞上皮瘤应及时手术切除。
[1]朴永君主编.皮肤性病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363.
[2]张学军,郑捷主编.皮肤性病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194.
[3]吴志华.皮肤性病诊断与鉴别诊断[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1,724.
[4]陈洪铎.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