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痘即痤疮,好发于面颊、额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皮损表现为毛囊口处的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以及瘢痕,常伴有毛孔粗大和皮脂溢出。
痤疮的发病可能与雄激素水平升高、皮脂分泌增多、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等因素有关。
皮损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主要见于面颊、额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多为对称性分布。皮损初起多为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如白头粉刺(闭合性粉刺)和黑头粉刺(开放性粉刺)。皮损加重后可形成炎症丘疹,顶端可有小脓疱;继续发展可形成大小不等的红色结节或囊肿,挤压时有波动感,甚至可化脓形成脓肿,破溃后常形成窦道和瘢痕。本病一般自觉症状轻微,炎症明显时可有疼痛。
痤疮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免疫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还受遗传、免疫、内分泌、情绪及饮食等因素影响。
根据发病人群(青年男女)、发病部位(颜面、前胸和背部)以及皮损特点,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有对称分布等特点即可确认诊断。
根据痤疮不同类型及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病情轻者可仅用外用药物治疗,如维A酸类、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类软膏等。系统治疗药物可选用抗生素、异维A酸、抗雄激素药物、糖皮质激素。此外,还可选择冷冻、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以及外科治疗。
[1]张学军,郑捷主编.皮肤性病学 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