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皮疹图片

本文由有来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概述

  • 90%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皮肤黏膜病变,其皮疹表现分为感染性皮损和非感染性皮损。

  •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HIV感染引起严重免疫缺陷,进而导致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而死亡的疾病。

症状

非感染性皮肤损害

皮损多形性,可类似于脂溢性皮炎、鱼鳞病,毛发红糠疹、银屑病等,但通常病情更为严重。此外还可出现特应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玫瑰糠疹、荨麻疹、多形红斑或痤疮样皮损。

艾滋病患者的玫瑰糠疹样图

感染性皮肤损害

表现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病情较一般患者严重。

  • 带状疱疹:累及范围常较大,可出现水疱、大疱、血疱,疼痛剧烈,极易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脑炎、肺炎,甚至死亡。艾滋病患者的带状疱疹图

  • 单纯疱疹:常复发频繁,皮损分布呈局限性或播散性,表现为持续性口腔、生殖器、肛周重度疱疹,可长期不愈并形成深溃疡。

艾滋病患者的单纯疱疹图

  • 疣:可表现为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等,男性同性恋患者的肛周、直肠部常有尖锐湿疣。艾滋病患者的多发性传染性软疣图

  • 细菌感染:表现为毛囊炎、多发性皮肤脓肿或疖。艾滋病患者的毛囊炎图

病因

艾滋病患者与HIV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和乳汁中,主要经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病毒由皮肤破口或黏膜进入人体血液,主要破坏在细胞免疫中起中心调节作用的T4淋巴细胞,当T4淋巴细胞逐渐遭到破坏,整个依赖T4淋巴细胞调节的各种免疫反应均处于抑制状态,机体细胞免疫反应逐渐消失,患者极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及多种罕见的肿瘤。

诊断

根据病史、细胞免疫缺陷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对可疑者作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测定,筛选试验可采用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试验等。目前国际上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最常用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迅速、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的优点。筛选试验阳性者须作确证试验,确证试验可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也可采用放射免疫沉淀试验或蛋白印迹试验,该试验特异性较高,敏感性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相同。

治疗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目前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尚不能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HIV,但能抑制病毒复制,使病毒载量降低至检测下限并减少病毒变异,使患者获得正常的期望寿命,并能减少HIV的传播、预防母婴传播。

免疫调节治疗

可用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静脉用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机会性感染的治疗

针对病原微生物采用相应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等.皮肤性病学(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23-227.

[2]王超编著.临床妇科病诊治[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28-129.

展开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