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积食即中医的积滞,可表现为大便酸臭或大便糖稀,同时会伴随出现腹痛等症状。
不积食即脾胃等脏器功能正常,大便为正常的性状,质软成形,干湿适中。
症状
积滞大便中可见较多的食物残渣或乳凝块,如果是由于乳食内积导致,一般表现为大便酸臭,同时伴有脘腹胀满;如果是脾虚夹积导致,则表现为大便稀溏而酸腥,同时会出现面色萎黄。
积滞大便图
不积食人群的大便即正常大便,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质软成形,干湿适中,排便通常,无脓血、黏液及未消化的食物。
正常大便图
病因
不积食人群通常脾胃功能良好,水运转换功能完善,可是大便正常排泄,无异常表现。积滞主要是由于喂养不当导致食物内积,不能消化,进而使大便一直在肠道内堆积,引起性状、气味的改变。另外脾胃虚弱,不能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导致进食的食物积滞,大便性状改变。
治疗
无积滞症状通常无需治疗,注意正常饮食即可。积滞的治疗主要以消积导滞为基本原则。
乳食内积:对于乳食内积者,主要以化乳化食、消积导滞为主,乳积者,以消乳丸加减。食积者以保和丸加减治疗。若手足心热有积热者,加连翘;积滞重者,加鸡内金;便干秘结者加大黄。常用中成药有化积口服液、小儿消食片、清热化滞颗粒、枳实导滞丸。对于脾虚夹积者,治疗以健脾助运、消积导滞为主,常用健脾丸加减。
脾虚不运:若脾虚不运者,可使用苍术等药材补脾治疗;积重者加鸡内金。常用中成药有小儿香橘丸、启脾丸等。
参考文献
[1]吴浩,吴永浩,屠志涛主编.全科临床诊疗常规[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137.
[2]李灿东.中医诊断学.第4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764-76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