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临床特征为血清尿酸升高、痛风石及关节畸形等,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主要是受累及的关节部位可出现疼痛。
痛风自然病程分为以下3个阶段,临床症状以及疼痛部位如下:
无症状期
仅有波动性或持续性高尿酸血症,从血尿酸增高至症状出现的时间可达数年,有些可终身不出现症状。
急性关节炎期及间歇期
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关节剧痛;数小时内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单侧第1跖趾关节最常见。可伴高尿酸血症,但部分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水平正常,关节液或痛风石中发现尿酸盐结晶,可伴有发热等。
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
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见于关节周围以及鹰嘴、跟腱、髌骨滑囊等处。外观为大小不一的、隆起的黄白色赘生物,表面菲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粉状或糊状物。慢性关节炎多见于未规范治疗的病人,受累关节非对称性不规则肿胀、疼痛,关节内大量沉积的痛风石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
原发性痛风是先天性的,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致病,绝大多数为尿酸排泄障碍,具有一定的家族易感性。继发性痛风主要由于肾脏疾病、药物、肿瘤化疗或放疗等所致。特发性痛风是原因未知的痛风。临床上5%~15%高尿酸血症病人会发展为痛风。急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炎症反应。长期尿酸盐结晶沉积招致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形成异物结节即痛风石。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家族史、发病年龄,实验室检查血尿酸增高,关节腔穿刺去滑囊液,可测得尿酸盐结晶,可确诊本病;急性关节炎期服用秋水仙碱后症状迅速缓解,具有诊断意义。
痛风主要分为三种治疗方式,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非药物治疗
痛风病人应限酒;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减少富含果糖饮料摄入;大量饮水(每日2000ml以上);控制体重;增加新鲜蔬菜摄入;规律饮食和作息;规律运动;禁烟。
药物治疗
急性痛风关节炎的治疗,秋水仙碱、非甾类抗炎药(NSAIDs)和糖皮质激素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一线药物,应尽早使用。急性发作期不进行降尿酸治疗,但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导致发作时间延长或再次发作。
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的处理,对急性痛风关节炎频繁发作(>2次/年),有慢性痛风关节炎或痛风石的病人,应行降尿酸治疗。治疗目标是血尿酸<6mg/dl并终身保持。对于有痛风石、慢性关节炎、痛风频繁发作者,治疗目标是血尿酸<5mg/dl,但不应低于3mg/dl。目前降尿酸药物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药物两类。单一药物疗效不好、血尿酸明显升高、痛风石大量形成时可合用两类降尿酸药物。其他药物有碱性药物和尿酸氧化酶等。
伴发疾病的治疗,痛风常伴发代谢综合征中的一种或数种,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2型糖尿病等,应积极治疗。降压药应选择氯沙坦或氨氯地平,降脂药选择非诺贝特或阿托伐他汀等。合并慢性肾病者使用对肾功能影响小的降尿酸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
必要时可选择剔除痛风石,对残毁关节进行矫形等手术治疗。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等.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61-864.
[2]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