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前兆指口腔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主要包括白斑、红斑和烟草性腭部过角化症。
造成口腔癌前兆的原因有饮食习惯、环境及疾病等因素。
包括白斑、红斑和烟草性腭部过角化症。
白斑:是最为常见的口腔黏膜癌前病变,表现为口腔黏膜长期存在的白色损害,不能被擦除,一些口腔白斑可转化为癌。
红斑:好发于软腭、舌腹及口底,表现为较为平坦的红色萎缩性斑块,部分可呈颗粒状表现,边缘清晰。
烟草性腭部过角化症:表现为腭部黏膜弥散性白色损害,可伴有黏膜增厚感,腭部的小涎腺开口处有散在的红色小点,常伴有溃疡或色素沉着。
包括Plummer-Vinson综合征(铁缺乏性吞咽困难、舌乳头萎缩、口腔黏膜发红萎缩) 、扁平苔藓、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梅毒、 盘状红斑狼疮等。
Plummer-Vinson综合征:中年妇女常见,好发于口腔后部及咽部,该病的口腔黏膜表现为萎缩、发红且表面光亮,其中以舌乳头萎缩最为明显,并伴有吞咽困难的症状。该病易引发或诱发口腔白斑及口腔癌。
扁平苔藓:口腔黏膜有白色斑纹状损害,通常皮肤和指甲也有此症状。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即上皮萎缩和黏膜下层结缔组织纤维化,常导致张口困难。
梅毒:II期或III期梅毒常见口腔出现水浸状白色斑块样改变,可能发生癌变。
盘状红斑狼疮:该病患者下唇及颊部黏膜等处发生萎缩性损害,中央呈凹陷圆盘状,边缘有放射状的白色条纹,唇红的皮肤边缘有色素沉着,常伴有头面部蝶形红斑。
口腔癌前病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与吸烟、饮酒、缺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慢性刺激、病毒感染(如HPV)及免疫缺陷等因素有关。
传统检查方法指常规口腔检查和组织病理活检。主要通过医生问诊、视诊和触诊检查患者口腔黏膜情况,依据病史和典型的口腔黏膜病损做出初步诊断。此外,可根据病变大小、部位、边界的清晰度综合考虑后,决定切除活检还是切取活检。病变的高危相不一定均匀分布,须观察可疑点,必要时多位点活检。
口腔癌前病变主要依靠化学药物阻断,包括维甲酸及其衍生物、β-胡萝卜素、博莱霉素、环氧合酶抑制剂等。
[1]周曾同,周来生,等.口腔内科学[M].上海: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2012:362-370.
[2]程书钧.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48.
[3] 邵志敏,王卓颖,等.实用肿瘤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