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翅虫皮炎并非疱疹,这是两种不同的皮肤病,本病在接触部位出现点、片状或条索状红斑,伴痒,渐有灼热疼痛感。随后红斑上出现密集的丘疹、水疱。
隐翅虫皮炎是由毒隐翅虫毒液沾染皮肤而引起皮肤损害。
隐翅虫皮炎常发生于面颈、胸、背、上肢、下肢等露出部位,男女老幼均可受侵。用手搔抓或翻身压死毒虫,2~4小时后皮肤上出现点状、条索状红肿,发痒,逐渐有灼热疼痛感。
约12小时后皮肤上出现水疱,多为透明的薄疱,有的发展为脓疱或灰黑色坏死。在皮损周围可出现鲜红色丘疹或水疱,呈点状或片状,常因搔抓引起鲜红色糜烂面。侵犯眼睑时致眼睑红肿,睁不开眼,若带有毒液的手抓到外阴,局部可出现片状红斑。病程1~2周,以后干燥脱痂而愈,留有色素沉着或浅表瘢痕。
毒隐翅虫是一种黑色蚁形小飞虫,虫体各段均含有毒素,为一种强酸性的毒汁。当夏秋季节皮肤裸露,该虫夜晚飞进房间落在皮肤上叮咬皮肤或虫体受压时释放毒液,能引起皮炎。但多数虫体在皮肤上爬行时并不放出毒液,只有当虫体被拍击或压碎时,毒液沾染皮肤才会引起皮肤损害。
临床通常依据皮损症状进行诊断,皮损多位于身体露出部位。早晨起床后突然出现的条索状、点状或斑片状、水肿性红斑、丘疹或水疱或脓疱,有瘙痒和灼痛感,要考虑有本病的可能。该病常在集体单位中有多人同时发现或造成小范围流行,要和湿疹、接触性皮炎、脓疱疮、虫咬皮炎等皮肤病鉴别。
隐翅虫皮炎需尽早用肥皂水清洗皮肤,然后涂搽1%薄荷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剂。若红肿明显或有糜烂面,可用明矾液或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冷湿敷。若有脓疱或发生继发感染,要进行抗炎治疗。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5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