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症状图

本文由有来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概述

  •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杨梅舌、口周苍白圈、疹后脱屑等。

  • 猩红热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儿童。

症状

普通型

  • 发热:突然发热,体温可达39℃左右,多为持续性发热,可伴有头痛、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

  • 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吞咽痛,扁桃体充血并可伴有脓性渗出液。

  • 皮疹: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发疹,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然后迅速蔓至全身。典型的皮疹在皮肤上均匀分布,呈鲜红色,一般为针尖样大小,同时伴有痒感。部分患者可见带黄白色脓头且不易破溃的皮疹,称为“粟粒疹”。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出血性皮疹。在皮肤皱褶部位皮疹密集或由于摩擦出血,会出现紫色线状,称为“线状疹”(又称帕氏线)。

皮疹图

  • 口周苍白圈:颜面部位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会显得发白,称为“口周苍白圈”,在患者腭部可以看到有充血或出血性黏膜内疹。

  • 草莓舌、杨梅舌:在疾病的初期患者舌头上有白苔,红肿的乳头凸出于白苔之外,称为“草莓舌”或“白色杨梅舌”。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凸起,称为“杨梅舌”。

疾病初期-草莓舌图

发病2~3天-杨梅舌图
  • 疹后脱屑:多数情况下,皮疹在48小时达高峰,然后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2~3天内全部退光,病情较重者可持续1周左右。皮疹消退后开始皮肤脱屑,皮疹密集处脱屑更为明显,粟粒疹可呈片状脱皮,手、足掌、指(趾)处可呈套状脱屑,而面部、躯干常为糠屑状。

手部套状脱屑图

脓毒型

患者咽峡炎症状较重,咽峡局部黏膜坏死而形成溃疡,可以形成脓性假膜。细菌扩散到附近组织,可形成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及颈淋巴结炎,甚至颈部软组织炎,还可引起败血症,目前已罕见。

中毒型

临床表现主要为毒血症,患者表现为高热、头痛、剧烈呕吐,甚至神志不清、中毒性心肌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咽峡炎症状不重,但皮疹较为明显,可为出血性皮疹。但若发生休克,则皮疹常变成隐约可见的状态,目前亦很少见。

外科型

包括产科型,由于病原菌从伤口或产道侵入而致病,因为患者没有咽峡炎症状。皮疹首先出现在伤口周围,然后向全身蔓延。

病因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伤口或产道入侵。

诊断

患者具有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象检查,可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尿液检查可用于判断有无肾损害。此外,还可进行血清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其中病原学检查做咽拭子或其他病灶的分泌物培养,如果获得A组链球菌可作为确诊依据。

治疗

猩红热患者可住院或家庭隔离,在急性期需要卧床休息。治疗上应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若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要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对已经化脓的病灶,必要时给予切开引流或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宝玺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94-95.

[2]张亚停.张亚停.儿科医生说[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79-80.

展开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