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皮肤症状图片

本文由有来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概述

  • 艾滋病患者在病程中会发生各种皮肤黏膜病变,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干燥、红斑、脱屑、水疱、脓疱、疣等症状。

  • 艾滋病是由人类感染HIV病毒造成机体免疫缺陷,进而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所引发的综合征。

症状

艾滋病患者的皮肤病变通常分为感染性皮损、非感染性皮损和皮肤肿瘤三大类,具体如下:

感染性皮损

  • 带状疱疹:皮损累及范围较大,通常发生在身体一侧,沿着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首发皮损常为红斑,接着快速出现呈簇状分布的粟粒或黄豆样的大丘疹,最后发展为充盈透亮的水疱,水疱周围绕有红晕,水疱群间未发生皮损。

艾滋病患者带状疱疹图

  • 单纯疱疹:皮损频繁复发,分布呈局限性或播散性,皮肤、黏膜上发生一处或多处水疱,表现为持续性口腔、生殖器、肛周重度疱疹,可长期不愈并形成深溃疡。

艾滋病患者单纯疱疹图

  • 疣:可表现为任何部位的黄豆大小或更大的灰褐色、棕色或皮色丘疹,男同性恋艾滋病患者的肛周、直肠部常有尖锐湿疣。

疣图

  • 真菌感染:鹅口疮是艾滋病免疫缺陷者最早出现的症状,此外常出现较严重的浅表真菌感染,如泛发性体股癣、手足癣和多发性甲癣等,有时表现不典型,需做真菌镜检和培养;10%~13%艾滋病患者可发生隐球菌感染,常表现为疱疹样皮损,中枢神经系统易受累。

艾滋病患者鹅口疮图

  • 细菌感染:艾滋病患者存在免疫缺陷,易发生细菌感染,多表现为毛囊炎、多发性皮肤脓肿或疖。

艾滋病患者毛囊炎图

非感染性皮肤损害

皮损常呈多样性,类似于脂溢性皮炎、鱼鳞病、毛发红糠疹、银屑病等,但病情更为严重。此外,还可出现特应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玫瑰糠疹、荨麻疹、多形红斑及痤疮样皮损等。

艾滋病患者非感染性皮损图

皮肤肿瘤

  • 卡波西肉瘤:皮损常见于鼻尖、口腔黏膜、躯干、四肢等处,开始为粉红色斑疹,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以后颜色变暗,形成淡紫色或棕色的斑疹或斑块,最后变为出血性皮损和结节。

艾滋病患者卡波西肉瘤图

  • 恶性黑色素瘤:中老年人多发,可以较早出现转移,一般表现为皮肤出现黑色斑块。

艾滋病患者恶性黑色素瘤图

病因

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该病毒破坏以CD4+为主的淋巴细胞后造成了细胞免疫缺陷,进而继发机会感染和肿瘤等疾病,最终引发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HIV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垂直传播三种途径传染。

诊断

艾滋病的诊断需要以下三种诊断方法相结合,慎重分析后得出诊断。

  • 有流行病学史,如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史、输入不明血液或血液制品、HIV抗体阳性者子女或职业暴露史等。

  • 具有上文的特征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如卡波西肉瘤、尖锐湿疣等。

  • 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和HIV补充试验阳性;分离出HIV病毒。这两种检查结果符合其一者即可诊断HIV感染。

治疗

艾滋病的常见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即采用蛋白酶抑制剂和反转录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又称为“鸡尾酒”式混合疗法。

  • 免疫调节治疗:可用a-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静脉用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 机会性感染治疗:针对病原微生物采用相应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 卡波西肉瘤治疗:皮损内注射长春新碱、放射治疗和联合化疗。

参考文献

[1]张建中,高兴华等.皮肤性病学(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3.

[2]张学军,郑捷等.皮肤性病学(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23.

[3]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56.

展开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