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疱疹可表现为发疹部位出现成簇的小水疱,不同类型的口腔疱疹还可伴随发热或者疼痛感。
口腔疱疹可分为单纯疱疹、带状疱疹以及手-足-口病,单纯疱疹是由于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导致,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以及肠道病毒所致。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分为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和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发病前常有与疱疹病患者接触史。经过4~7天的潜伏期后,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全身肌肉疼痛、咽喉肿痛等急性症状,下颌下和颈上淋巴结肿大、触痛。患儿流涎、拒食、烦躁不安。经过1~2天后,口腔黏膜、附着龈和龈缘广泛充血水肿。口腔黏膜出现成簇小水疱,似针头大小,特别是邻近乳磨牙(成人是前磨牙)的上腭和龈缘处更明显。水疱疱壁薄、透明,易溃破,形成浅表溃疡。成簇的小水疱溃破后可引起大面积糜烂,并可造成继发感染,上覆黄色假膜。唇和口周皮肤也可有类似病损,疱破溃后形成痂壳。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原发性疱疹感染愈合后,不管其病损的程度如何,有30%~50%的病例可能发生复发性损害。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附近,故又称为复发性唇疱疹,患者可感觉轻微的疲乏与不适,将要出现复发损害的部位出现痒、张力增加、灼痛、刺痛等症状。
带状疱疹
本病多发于春秋季节,发生前可有发热、倦怠、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也可不出现前驱症状。患侧皮肤有烧灼感及神经性疼痛,疼痛程度不一。亦可无前驱症状,直接出现疱疹。疱疹与疼痛可沿神经分布发生,开始发病时皮肤可见不规则红斑,继而出现密集成簇的疱疹,呈粟粒大小的透明小水疱,疱壁紧张,周围有红晕。几天之内陆续出现水疱,继而疱疹变混浊,逐渐吸收干涸结痂。小水疱亦有破裂成糜烂面,最后结痂脱落。皮肤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或淡红斑,一般不留瘢痕。如只发生皮疹而不成为水疱者,则为顿挫型带状疱疹。
手-足-口病
本病多发于儿童,男女无明显差异,发病多无季节性,春季发病稍多。婴幼儿易患,潜伏期2~5天。全身症状轻微,可有低热、头痛、咳嗽、流涕、食欲不佳等症状。初期表现为口腔颊、龈、硬腭、舌部、唇和咽部黏膜出现疼痛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水疱可相互融合,疱很快破裂,形成灰白色糜烂或表浅溃疡。因疼痛影响进食、吮乳,并有流涎。皮损和口腔损害可同时或稍后出现。严重型病例病情进展较快,除口腔黏膜和手足的病损外,全身症状重,可发生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单纯疱疹是由于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导致。单纯疱疹病毒属于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中的小疱疹病毒,含有病毒的遗传信息,具有复杂特征。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或皮肤接触而进入人体。手-足-口病主要是由柯萨奇A16型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感染,亦可由柯萨奇A5、A10、B5、B2等所致。手-足-口病传染性很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飞沫经空气由呼吸道直接传播,亦可由消化道间接传播。
单纯疱疹通常根据临床表现特征以及实验室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可见疱疹基底涂片镜检,见有气球样变性细胞、多核巨细胞及核内包涵体等。病毒分离培养阳性。带状疱疹根据临床病史和症状表现,疱疹成簇沿神经呈带状排列,单侧发生,疼痛剧烈等特点,易于作出诊断。带状疱疹症状比单纯疱疹病情要重,起疱疼痛明显,病损为单侧,溃疡比单纯疱疹的溃疡大。手-足-口病发生具有特征性的部位及病损形态,根据发病季节、流行性及患儿易发等特点,即可确定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病毒分离检查。
单纯疱疹
急性发作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电解质平衡,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补充营养。发热者用退热剂,继发感染者用抗生素。局部治疗以防止继发感染为主,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软膏。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软膏局部涂布,有渗出结痂者用生理盐水或硫酸锌液湿敷,金霉素甘油局部涂布等。
带状疱疹
减少疼痛、缩短疗程、促进愈合为其治疗目的。严重者可使用口服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免疫增强治疗可选用转移因子、胸腺肽治疗。针对疼痛可用抗抑郁、抗惊厥类药物,如卡马西平。
手-足-口病
一般可用抗病毒药物,如可选用板蓝根等中药抗病毒治疗。严重者可酌情用阿昔洛韦、左旋咪唑、聚肌胞等药物。局部主要防止继发感染,可局部湿敷和外涂抗炎软膏。保持口腔卫生。对患者进行隔离,以免发生流行。
[1]中华医学会编著.口腔医学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4:76.
[2]张震康等.实用口腔科学,第4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6: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