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疹图片

本文由有来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概述

  • 梅毒疹是二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的典型特征,临床表现为泛发性红斑、丘疹、斑丘疹、斑块、结节、脓疱或溃疡等。

  •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

症状

梅毒疹大多数呈泛发对称,不痒或轻微瘙痒,临床表现可分为斑疹性梅毒疹、丘疹性梅毒疹、脓疱性梅毒疹、掌跖梅毒疹。
斑疹性梅毒疹
斑疹性梅毒疹表现为淡红色或黄红色斑疹,直径0.2~1cm,类似于病毒疹、玫瑰糠疹、麻疹猩红热样药疹或股癣等。

斑疹性梅毒疹图

丘疹性梅毒疹
丘疹性梅毒疹表现红色丘疹、斑丘疹,表面可脱屑或结痂,类似于皮炎、湿疹、扁平苔藓、银屑病等。表现为红色斑块或结节的梅毒疹常误诊为皮肤淋巴瘤。

丘疹性梅毒疹图

脓疱性梅毒疹
脓疱性梅毒疹多见于体质衰弱者,表现为潮红基底上的脓疱,可伴发溃疡或瘢痕形成。

脓疱性梅毒疹图

掌跖梅毒疹
掌跖部位梅毒疹表现为绿豆至黄豆大小、铜红色、浸润性斑疹或斑丘疹,常有领圈样脱屑,互不融合,具有一定特征性。

掌跖部位梅毒疹图

结节性梅毒疹
为三期梅毒常见皮损表现,好发于头面、肩、背及四肢伸侧。皮损为直径0.2~1cm,呈簇集排列的铜红色浸润性结节,表面可脱屑或坏死溃疡,新旧皮损可此起彼伏,迁延数年,呈簇集状、环状、匐行奇异状分布或融合,无自觉症状。

病因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通过性接触传染、垂直传播以及输血感染。二期梅毒出现梅毒疹主要与梅毒螺旋体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播散全身有关。

诊断

由于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因此必须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和反复实验室检查方可及早明确诊断。二期梅毒的诊断主要根据接触史、典型临床表现(特别是皮肤黏膜损害),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黏膜损害处发现梅毒螺旋体;梅毒血清试验强阳性)。

治疗

驱梅抗病毒药物首选青霉素类,常用苄星青霉素或普鲁卡因水剂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选用头孢曲松钠、四环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性伴侣同时接受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11.

展开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