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皮肤病,表现为水肿性红斑,自觉压痛,可伴恶寒、发热等中毒症状。
丹毒是一种皮肤与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由Ⅱ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
丹毒起病急剧,皮疹开始常表现为界限清楚的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有灼热感与压痛感,短时间迅速向四周扩大,向外蔓延时皮损中间的红色可渐消退,留有轻微脱屑,可发生任何部位,常见于小腿、面部、头皮和婴儿的腹部。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全身中毒症状,如恶寒、发热、头痛、恶心、关节酸痛,常于皮损发生前数小时出现。
本病由Ⅱ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细菌可通过皮肤或黏膜细微损伤侵入,足癣、趾甲真菌病、小腿溃疡、鼻炎、慢性湿疹等均可诱发本病,机体抵抗力低下,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营养不良等均可称为促发因素。
本病诊断根据起病急骤,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伴全身中毒症状和可能的发病诱因,一般可以直接作出诊断,实验室检查如血白细胞检查提示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常为1.5×10^9/L或更高,中性粒细胞80%~95%。细菌学检查提示有链球菌存在,可明确诊断本病。
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发生在下肢要抬高下肢;积极祛除诱因,防治足癣,纠正挖鼻孔的习惯。
全身治疗
首选青霉素肌内注射,中毒症状重者可静脉注射;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局部治疗
急性期可用依沙吖啶溶液或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慢性期可选用紫外线、氮-氖激光等照射。
[1]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8-79.
[2]张学军.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皮肤性病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20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