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位于踝关节的远端,共有26块骨组成,足部骨间连结十分稳固,除关节囊外,尚有许多小韧带起加强作用。
足位于踝关节的远端,其解剖结构主要包括骨、韧带、肌肉等。
足部的26块骨包括跟骨、舟骨、骰骨、楔骨、跖骨以及趾骨。
跟骨:跟骨是最大的骨,其前2/3称跟骨体,体的后部短为肥厚、粗涩的跟结节。跟结节的下方为跟腱附着处。
舟骨:前凸后凹,后面与距骨头相接,前面与第1和第3楔骨相接。内侧面有一朝向下方的圆形隆突,称为舟骨粗隆,为胫骨后肌腱附着处。
骰骨:呈四方形,位于足中外侧。后面接跟骨,前面接第4、5跖骨,下面有一圆形隆起称骰骨粗隆。
楔骨:第1-3楔骨由内至外排列,顺次逐渐减小。第2、3楔骨宽面朝上,第1楔骨窄面朝上,相互嵌合稳定。
跖骨:为短管状长骨,共5块。第1跖骨最短而坚强,第5跖骨底的外侧有一乳头状突起,称为第5跖骨粗隆。
趾骨:共14个,除拇趾为两节外,其他各趾均为三节。趾骨有底、体、滑车之分。拇趾的骨粗壮,其余趾的趾骨细小。第5趾的中、末两节常融成一块。
足部骨间连结十分稳固,除关节囊外,尚有许多小韧带起加强作用。足部韧带有很多,例如跟舟韧带、跟骰背侧韧带、骰舟背侧韧带,这些韧带对距跟舟关节、跟骰关节等跗骨间关节的结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足背肌:较弱小,包括拇短伸肌和趾短伸肌,主要起伸拇趾和伸第2-4小趾作用。
足底肌:由浅到深可分四层,主要肌肉有拇展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足底方肌、蚓状肌、小趾短屈肌和骨间足底肌等,其功能主要是维持跟趾关节的稳定和足弓。
足部可沿两个轴运动。一个轴水平地穿过距骨,这是踝关节垂直运动的轴。另一个轴斜向走行,始于跟骨后侧下部,向前上方延伸到距骨的头端。脚在这条对角轴上的运动被称为外翻和内翻。
足外翻时,脚底转向外侧,脚内侧的主要部分与地面接触,就像处于平足的状态。足内翻时,脚底转向内侧,足部的内侧缘比外侧缘要高。
[1]黄晓琳.人体运动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9-154.
[2](瑞典)拉尔斯·彼得松,(瑞典)佩尔·伦斯特伦编著,运动损伤学.预防、治疗与康复[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