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A软胶囊

维生素A软胶囊

处方药 医保乙类

药品分类:维生素/矿物质

最后修订:2023年08月04日

该药品由有来医生和北京药师协会联合共建

该药品信息由以下专家专业编审

崔向丽 主任药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药事部

概述

维生素A软胶囊为维生素类药物,主要成分为维生素A,为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结膜、角膜等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所必需。当维生素A缺乏时,上皮组织表面干燥、变厚、屏障性能降低,出现干眼症、牙周溢脓等。

适用于哪些情况?

  • 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缺乏症。如夜盲症、干眼病、角膜软化症和皮肤粗糙等。

怎么服用?

  • 饭前或饭后服用均可。

  • 服药前,可先喝一口水湿润咽喉部,避免药物粘到口腔或食管壁上。

  • 坐位或站立,用200ml温开水送服。送服水温不宜过高,以免胶囊壳软化。

服用多少?(遵医嘱或按以下方法服用)

  • 严重维生素A缺乏症:成人每日10万单位,3日后改为每日5万单位,连续用药2周,然后每日1万-2万单位,再用药2月。

  • 轻度维生素A缺乏症:每日3万-5万单位,分两到三次口服,症状改善后减量。

忘记服药怎么办?

  • 如果漏服时间小于两次用药间隔的一半,可在想起后立即补服错过的剂量。

  • 如果接近下一次服药的时间,可无需补服,下次服药时间按正常剂量服用。

  • 切勿私自加量,以免服用过量,亦不可频繁服用。

误服误用怎么办?

药物应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处,以免误服,一旦误服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 若无明显不适或只有轻度胃肠反应,如腹泻、恶心等,可大量饮水促进排泄,暂无需紧急就医。

  • 过量服用本品致慢性中毒时,会造成血常规检查结果异常。如需进行血液检查,应提前告知医生用药情况,以免影响疾病的确诊和治疗。妊娠期女性如有摄入过量的情况,可能会造成胎儿畸形,应及时咨询医生。

服药前哪些情况需要告诉医生?

  • 是否已怀孕、计划怀孕或处于哺乳期。

  • 是否对本品或其他药物、食物或物质有过敏情况。

  • 血清维生素A水平是否正常。

  • 您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处方药或非处方药、天然产品、维生素)和健康问题。

服药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 服药期间如需就医,应告知医生、药师和护士,您正在服用本品。

  • 维生素A主要贮存在肝脏中,血浆中的水平可能无法反应其真实浓度。

  • 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甚至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以6个月至3岁的婴儿发生率最高【1】

  • 老年人长期服用维生素A可能会因视黄基醛清除延迟而致维生素A过量【1】

  • 长期大剂量服用本品,可导致齿龈出血、唇干裂【1】

  • 用药期间,避免饮酒。

  • 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乳制品、鱼、西蓝花、哈密瓜、豌豆、胡萝卜等。

服药后需要注意什么?

  • 长期服用应定期进行暗适应实验、眼震颤电动图检查、血浆胡萝卜素及维生素A含量测定,多留意维生素A浓度是否正常【1】

  • 若病情未好转,甚至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

哪些人不宜服用?

【特殊人群】

  • 【妊娠期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大量摄入可致胎儿畸形。

  • 【哺乳期女性】慎用。哺乳期女性若必须用药应暂停哺乳。

  • 【儿童】婴幼儿对维生素A敏感,应谨慎使用;具体用量需遵循医嘱并在成人监护下服用。

  • 【老人】一般不需要调整剂量,用药前咨询医生。

【禁用人群】

  •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 维生素A过多症患者禁用。

【慎用人群】

  • 过敏体质者慎用。

  • 存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者慎用。

与哪些药物合用需要注意?

服用本品时,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物,需及时告知医生,尤其注意以下几种:

  • 左旋多巴:小剂量维生素A软胶囊(一日5mg)与左旋多巴合用,可降低后者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但制剂中若含有脱羧酶抑制剂(如卡比多巴)时,对左旋多巴无影响。

  • 氯霉素:可拮抗本品或增强本品经肾排泄,甚至可引起贫血或周围神经炎。

  • 环丝氨酸【1】:可拮抗本品或本品经肾排泄,甚至可引起贫血或周围神经炎。

  • 盐酸肼酞嗪:可拮抗本品或增强本品经肾排泄,甚至可引起贫血或周围神经炎。

  • 异烟肼:可拮抗本品或增强本品经肾排泄,甚至可引起贫血或周围神经炎。

  • 青霉胺:可拮抗本品或增强本品经肾排泄,甚至可引起贫血或周围神经炎。

  • 雌激素:可使维生素A软胶囊活性降低,同服时应增加维生素A软胶囊用量,具体情况需交由医生评估。

  • 贝沙罗汀:可增强后者的毒性作用。

  • 奥利司他:可降低维生素A的血清浓度。需在服用奥利司他之前或之后至少2小时服用口服脂溶性维生素。

  • 视黄酸衍生物:本品可能会增强后者的不良/毒性作用。

以上并非全部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如需同时使用其他药物,但不确定是否产生联合用药风险,可咨询医生或药师。

出现哪些不良反应需立即就医?

警告/注意:下列情况虽然很少见,但每位服药者的身体情况不同,在服用本品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状况,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

  • 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瘙痒伴发烧,皮肤红肿、起水泡或剥落;喘息,喉咙紧绷,呼吸或说话困难;声音异常嘶哑;口腔、嘴唇、舌头或喉咙肿胀等。

  • 过量中毒:如异常激动或骚动、嗜睡、复视、头昏、严重头痛、呕吐、腹泻、唇部或手掌处脱皮;婴儿头部凸起肿块,伴有骚动、惊厥、呕吐等。

出现哪些不良反应需咨询医生?

  • 慢性中毒【1】:可发生于长期服用剂量大于10倍推荐剂量的人群。表现为骨关节疼痛、肿胀,皮肤瘙痒、口唇干裂、疲劳、软弱、全身不适、发热、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皮肤对阳光敏感性增高、易激动、食欲不振、脱发、腹痛、夜尿增多、肝毒性反应、门静脉高压、溶血、贫血、小儿骨骺愈合、女性月经过少。停药后,中毒症状多在1周内缓解,亦可持续数周,肝脏发生纤维化不可逆。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就医。

以上并非可能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若发生其他不良反应,请咨询医生。

补充信息

相关信息 具体情况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乙类
价格范围
市场价为4.00-13.00元,具体需以实际购药价格为准
常见规格
5000单位、2.5万单位
常用剂型
普通片剂、软膏剂、注射剂
储存方式
需避光、密封,于室温环境保存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15年版[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7.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