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分类:非甾体抗炎药
最后修订:2023年05月30日
阿司匹林肠溶片为非甾体抗炎药。低剂量时(每天低于300mg)可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广泛应用于抗血栓治疗;大剂量时(通常口服0.3-1g),具有解热、镇痛、消炎的特性,可用于缓解疼痛和低热;每天服用4-8g的高剂量可应用于慢性、急性炎症如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疗【1-2】。
【低剂量服用】(每天低于300mg)
用于保护心脏旁路移植物和支架。
用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
用于预防心肌梗死复发。
用于中风的二级预防。
用于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
用于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
用于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 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
可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脏供氧不足时发生的胸痛)。
【大剂量服用】(口服0.3-1g)
大剂量时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高剂量服用】(每天服用4-8g)
高剂量时用于治疗风湿热及某些类型(由关节内膜破裂引起)的关节炎。
也可用于儿科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
饭前用温水送服,空腹可使药物快速到达肠内,减轻胃肠道刺激反应。空腹服用有胃肠道刺激反应者,可以与食物一起服用。
服药前可先喝少许温水湿润咽喉部,避免药物粘到口腔或食管壁上。
取坐位或站立位用200ml温水送服。服用时需整片吞下,不可咀嚼、折断或捣碎。
【成人】
用于治疗及预防心血管疾病,每天一次服用,具体如下: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建议首次剂量300mg,嚼碎后服用以快速吸收, 以后每天100-200mg。
预防心肌梗死复发:每天100-300mg。
中风的二级预防:每天100-300mg。
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每天100-300mg。
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每天100-300mg。
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每天100-300mg。
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每天100-200mg。
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每天100mg。
经由医生诊断为子痫前期的高危孕妇,可从妊娠12周至28周(最好在16周前)开始每日预防性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81 mg/d),持续使用至分娩【1-4】。
用于解热止痛:
一日3次,一次0.3g-0.6g,必要时可每4小时一次。每日最大量4g。
用于抗炎、抗风湿:
一日3-6g,分4次口服。
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病:
一日2-3次,一次1g,连用2-3日;阵发性绞痛停止24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
【儿童】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及体重调整使用剂量。
通常情况下,如果漏服时间小于两次用药间隔的一半,可在想起后立即补服错过的剂量。
如果接近下一次服药的时间,可无需补服,下次服药时间按正常剂量服用。
切勿私自加量,以免服用过量,亦不可频繁服用。
药物应放置在儿童不能触及的地方,以免误服,一旦误服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如少量误服且无明显不适或只有轻度的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出现时,可大量饮水促进药物排泄,同时密切观察呼吸、心率及血压等情况,暂不需要紧急就医;
若过量误服后或出现昏倒、抽搐、幻觉、呼吸困难等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给予对症治疗。
如果您已怀孕或在备孕、或者处于哺乳期,需告诉医生。
如对本品、其他药物、食物或物质存在过敏的情况。
有哮喘、出血问题、鼻息肉或鼻子发炎等健康问题。
患有肾脏疾病或肝脏疾病。
存在GI(胃肠道)出血或溃疡病。
过去 7 天内做过口腔手术或切除扁桃体的手术者。
正在服用含有水杨酸成分的另一种药物。
正在服用其他的非甾体抗炎药。
如果患者是儿童,应注意这种药物可能不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儿童。
如果儿童或青少年患有流感、水痘或其他病毒感染,应禁止使用,因为可能会增加雷氏综合症的风险。
告诉医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处方或非处方药、天然产品、维生素)和健康问题。
未经医生确认,请勿开始、停止或改变任何药物的剂量。
如在服药期间需就医,应告诉医生、药师及护士,您正在服用此药。
对本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或另一种非水杨酸类的非甾体抗炎药过敏,但非绝对,必须警惕交叉过敏的可能性。
本品可干扰实验室诊断结果,服药期间如需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应告诉医生、药师、护士和实验室检验人员,您正服用本品,以免误诊。
本品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应尽量避免受伤,使用软牙刷和电动剃须刀。
本品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甚至致命的胃肠道问题,如溃疡或出血。老人及曾患胃肠道溃疡或出血的人,风险更大,需谨慎使用本品,尤其是年满60岁的患者。
低剂量阿司匹林减少尿酸的消除可诱发痛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应注意。
外科手术患者,应在术前5天停药,以免引发凝血障碍。
服药期间应注意戒烟禁酒。
本药可引起胃肠道刺激反应,服药期间需禁食辛辣、刺激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因为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同时,需注意低盐、低脂饮食、禁酒,可多食蔬菜水果。
低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如长期应用也可致食管、小肠、结直肠的损伤,发生溃疡、出血、肠腔狭窄和穿孔等,如有呕血、黑便(肠道出血)等症状出现应立即就医。长期用药的患者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粪便潜血、血常规等,注意血小板、红细胞压积、肝功能及血清水杨酸含量变化。
低剂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抗血小板聚集药被临床广泛用于血栓的预防和治疗,但不当的用药方式通常可造成不良后果,需谨遵医嘱或药品说明书的用药要求。
不要超过医嘱规定的服用剂量,超量服用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副作用。
服用周期不要超过医生告知的治疗疗程。
定期服用本品的患者,未经医生许可时不可随意停止用药。
如果按医嘱规定的剂量、方法服用,病情未能缓解,应及时就医咨询。极少数患者可能存在阿司匹林抵抗。需要通过血小板功能检测及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测手段予以筛查,确认为阿司匹林低反应人群,经由医生选择替代治疗方案【5】。
【特殊人群】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前3个月及后3个月禁用。其余时间慎用,经由医生确定有明确用药指征者(如子痫前期的高危孕妇),需严格遵循医嘱低剂量用药,否则不宜服用。
【哺乳期女性】慎用。哺乳期女性使用时应暂停哺乳。
【儿童】慎用。本品对小儿的安全性尚未确立。如果患儿感染流感或水痘期间服用本品,可能会引发致命性Reye综合征。必须谨慎用药。
【老人】慎用。肾功能低下的老年患者应慎用,用药前需咨询医生,酌情减量。
【禁用人群】
对本品或其他水杨酸盐过敏者禁用。
曾因水杨酸盐或含水杨酸物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哮喘的患者禁用。
哮喘、鼻炎和鼻息肉患者禁用。
儿童或青少年的病毒感染患者禁用。
活动性溃疡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者禁用。
出血体质、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者禁用。
严重肾功能衰竭者禁用。
严重的肝功能衰竭者禁用。
严重的心功能衰竭者禁用。
正在服用氨甲蝶呤(剂量为15mg/周或更多)的患者禁用。
【慎用人群】
对止痛药/抗炎药/抗风湿药过敏,或存在其它过敏反应者慎用。
胃十二指肠溃疡史,包括慢性溃疡、复发性溃疡、胃肠道出血史者慎用。
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时慎用。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慎用。
痛风患者慎用,本品可影响其他排尿酸药的作用,小剂量时可能引起尿酸滞留。
肝功能减退者慎用,本品可加重肝脏毒性反应,加重出血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变患者易出现肾脏不良反应。
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者慎用,大量用药时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本品有加重肾脏毒性的危险。
血小板减少者慎用。
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同用时疗效不加强,胃肠道不良反应增加,还可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危险;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大量同用有引起肾脏病变(包括肾乳头坏死、肾癌或膀胱癌)的可能。
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的药物(如头孢哌酮):同用时,可有加重凝血障碍及引起出血的危险。
可引起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如抗凝药(双香豆素、肝素等)、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同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险。
尿碱化药(碳酸氢钠等)、抗酸药:可增加本品自尿中排泄,使血药浓度下降。
尿酸化药:可减低本品的排泄,使其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反应增加。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合用可增加水杨酸盐的排泄,必要时应增加本品的剂量。本品与激素长期大量应用时,有增加胃肠溃疡和出血危险。
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上述药品的降糖效果可因与本品同用而加强、加速。
甲氨蝶呤(MTX):同用可使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升高而增加毒性反应。
丙磺舒或磺吡酮:丙磺舒或磺吡酮的排尿酸作用,可因同时应用本品而降低;此外,丙磺舒可使本品的血药浓度升高。
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可能会增强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地高辛:由于减少肾清除而增加地高辛的血浆浓度。
丙戊酸:与血浆蛋白竞争结合而增加丙戊酸的毒性。
乙醇:两者的累加效应,可增加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损害,延长出血时间。
以上并非全部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如需使用联合使用其他任何药品,但无法确定联合用药风险的,应在使用前需咨询医生或药师。
警告/注意:少数患者服用本品还可能会产生其他非常严重甚至致命的副作用。如果出现以下相关症状或迹象时,需立即就医:
过敏反应,可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喘息、胸闷、呼吸困难、吞咽或言语障碍;或口腔、面部、舌头、喉咙肿胀等。
出血迹象,如吐血或咳血;咖啡渣样呕吐物;尿中带血; 红色、黑色或柏油样大便;牙龈出血; 阴道异常出血;不明原因的瘀伤;流血不止。
肾功能障碍的迹象,如排尿困难、尿少、尿中带血或体重大幅增加。
肝功能障碍的迹象,如尿色深、异常疲倦、食欲不振、胃部不适或胃痛、皮肤或眼睛发黄等。
高钾血症的迹象,如异常心跳,虚弱、头晕或昏倒,麻木或刺痛感,呼吸急促等。
酸中毒的迹象,如意识模糊,呼吸急促,心跳异常,胃部不适,异常困倦或虚弱等。
一侧身体虚弱,言语障碍,平衡失调,半侧脸下垂或视力模糊。
非常严重的头晕、头痛或昏倒。
耳鸣、听力损失或任何其他听力变化。
情绪激动。
癫痫发作。
如果本品的以下副作用对您造成困扰,可咨询医生获取专业的医疗建议:
胃痛或胃灼热。
胃部不适或呕吐。
以上并不是药物的全部副作用,如因服用本品而产生其他对您造成困扰的副作用,可咨询医生。
低剂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与双嘧达莫片均为抗血小板聚集药,被广泛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但在用途及价格等方面有所区别,具体如下:
【适应证】本品适用于抗血栓。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医保类型】医保甲类。
【价格】1.50-20.00元。
【特点】本品为环氧酶抑制剂 ,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作用,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良反应,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
【适应证】本品适用于抗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
【医保类型】医保甲类。
【价格】2.50-24.00元。
【特点】本品为磷酸二酯酶抑制药,用于抗血小板治疗时一般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剂量依阿司匹林的用量进行调整。
相关信息 | 具体情况 |
---|---|
处方类型
|
处方药 |
医保类型
|
医保甲类 |
价格范围
|
市场价一般为1.50-20.00元,具体以实际购药价格为准 |
常见规格
|
25mg/片、40mg/片、50mg/片、100mg/片、300mg/片 |
常用剂型
|
片剂、胶囊剂、散剂、栓剂、缓释剂型等 |
储存方式
|
本品需密封、在25°C以下保存。取出后应立即服用 |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化学药与生物制品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347-348.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二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054-1056.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87-188,595.
【4】单楠,刘騱遥,漆洪波. 2018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妊娠期低剂量阿司匹林的应用”指南要点解读[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35(07):788-792.
【5】霍勇,王拥军,谷涌泉,黄恺,徐安定,郑月宏,葛均波. 常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不耐受及低反应性人群诊疗专家共识[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1,29(05):240-249.
【6】药品说明书《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S.p.A.
【7】uptodate临床医学顾问.
【8】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